多次去过温州,以前对温州是这样的印象:“青山白化”,漫山遍野都是“椅子坟”;温州人有钱,但喜欢铺排,婚丧嫁娶互相攀比……
日前,记者再去温州,发现温州的习俗,正悄然发生变化。
“椅子坟”不见了,绿色殡葬成新俗
有人曾这样开温州人的玩笑:“漫山遍野‘椅子坟’,全世界都有温州人。”的确,温州曾是全国“青山白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解决这一痼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温州就开始行动了——“拆坟”是主要方式。不过,问题随之而来:政府拆完不久,群众偷偷重建,材料也越来越坚固。拆了建,建了拆,反反复复,双方打起了“拉锯战”。
一次次挠头之后,温州殡葬管理部门意识到:必须让群众配合才行。而要让群众配合,必须在生态保护和伦理传统上找到结合点。
思路决定出路,新政出台了:在严禁修新坟的基础上,对旧坟进行生态化改造——土坟化、植被化、小型化、景观化。这种改造,兼顾了生态保护和传统丧葬习俗。因此,得到群众广泛认可。老百姓这样评价:“祖先的坟还在,就是穿上了‘绿衣裳’。”群众一认可,“拉锯战”就绝了迹。
温州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殡葬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除了建设骨灰塔、骨灰堂,还引导群众实行树葬、花葬、海葬等。以桃园陵园为例,该陵园原来规划占地500亩,如今仅需10亩地,就可达到预定目标。统计显示,近年来,温州全市累计投入坟墓生态化改造资金约2亿元,完成坟墓生态化改造约7万座,新建87座生态园林化公墓,实现禁新率100%。
“比阔风”消失了,简约办事风渐浓
乐清白象镇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两兄弟,哥哥经商办企业,弟弟在家务农,经济条件相差悬殊。父亲去世后,哥哥请来戏班子,大讲排场。务农的弟弟也不示弱,场面弄得更大。
这种事,在温州并非个案。温州市委宣传部长胡剑谨介绍:以前办丧事,普通人家一般要7天时间,多的10多天。丧事期间,一般家庭都会搭棚设宴、摆流水席,摆得越多、出手越阔绰就越显得子女孝顺。如此一攀比,往往一场丧葬办下来,一家人十几年的积蓄就基本耗光。
对于婚丧陋习,民众早已怨声载道,可是被风气裹挟,个人无能为力。2016年4月,温州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网上民意调查,七成以上受访者希望办丧事费用在5万元以内。温州市委宣传部将这一结果通过媒体告知全市群众,并因势利导展开了婚丧移风易俗大讨论。移风易俗,各县各市八仙过海各亮新招:
泰顺县是著名的廊桥之乡,该县推出“廊桥为媒”结同心活动,组织青年人在廊桥文化公园举行集体婚典;永嘉县推行“婚礼进文化礼堂”活动,乐清市依托雁荡山夫妻峰、市区文化广场,推广婚事新办……
如今婚丧简约办,在温州已成新习俗:苍南出现“喜庆慈善”——家中遇上喜事不发喜礼,而是将喜礼钱以“喜庆份子钱”的方式捐给村慈善基金会,用于助学、助困、助病和助残等公益建设。2016年,苍南县节约办丧费用约400万元,喜庆费用500余万元,惠及15000多名村民。
2017年5月,乐清南塘镇东山埠村老党员叶德春的老伴去世,仅办了一桌百余元的工作餐,出殡也用鲜花代替白毛巾,一切从简……
“义利观”明晰了,诚信慈善遍城乡
历史上的“永嘉学派”,发端于温州,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如今,温州人赋予“永嘉学派”新内涵:经商讲诚信,全民讲慈善——绝不见利忘义。
“债还清了,爸爸走得也放心了。”说起公公吴乃宜,苍南县马站镇霞关社区三澳村的田晓玲热泪盈眶。几年前一场台风让吴乃宜痛失三个儿子。为了偿还儿子欠下的近80万元债务,这个个头矮小的77岁老人开始织渔网、捡废品,用6年多的艰辛与努力,终于替儿子还清了债务。
而永嘉县岩坦镇岩龙村村民季德寿,12年前在陕西省宁陕创业期间欠下债款,为早日还清债务,他漂泊异乡默默打拼。不久前,他回到宁陕还清了65万元债务。去年10月,经陕西省推荐,季德寿入选“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
15年前,有人给温州晚报送来一个包裹,里面装着2万元现金,还有一封署名“农民的儿子兰小草”的信。自此,每年11月中下旬,“兰小草”都会托人送来2万元善款。15年来,没人知道“兰小草”是谁。去年10月20日,洞头区大门镇岙面村卫生室一名叫王珏的普通乡村医生辞世,谜底这才揭开——他就是“兰小草”。
温州慈善协会负责人透露:在温州,存在一个庞大的线上“隐善”群体——通过微信、支付宝资助他人。金额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因为有数不清的季德寿、“兰小草”存在,这座城市有了“温度”——2016年度,温州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全国259个地级市第三名。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08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