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海峡隔不断68年的思念 台湾老兵后代大陆寻亲
2018-01-08 08:41: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讯 替离世多年的父亲找到大陆亲人,一直是方志鹏的最大心愿。半个多月前,他通过网络发布了一则寻人消息。4小时后,千里之外的南京传来回应:父亲的兄弟姐妹找到了。在台湾,随着在世老兵人数越来越少,像方志鹏这样“代父寻亲”、“代母寻亲”的第二代、第三代正渐渐成为两岸寻亲的主力。

4小时找到分离68年的亲人

对方志鹏来说,找到父亲在大陆的兄弟姐妹既是寻亲,也是寻根。“父亲十多岁就到了台湾,他终其一生,都没有等到回乡的那一天。我希望能帮他寻根,找到他在大陆的亲人。”

遗憾的是,时隔68年,方志鹏也不能确定大陆亲人的准确地址,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不是合肥就是南京。近年来,方志鹏曾前往安徽、江苏一带寻亲,遗憾的是,并没有结果。

但他没有放弃。2017年12月21日,方志鹏在网上发布了寻亲消息,并通过网上平台将这则信息推送给了安徽合肥、江苏南京附近的网友。

4个小时之后,南京那边传来回应。一位名叫方怀英的网友告诉头条寻人,自己91岁高龄的父亲方德宽,正是方志鹏父亲方德才的亲哥哥。方德才在大陆的两个妹妹(方惠珍85岁、方爱华74岁)和一个弟弟(方德庆71岁),也仍健在。

方志鹏介绍说,父亲方德才祖籍安徽省庐江县。祖父方江海,曾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开粮行贩卖粮食。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南京撤退时,方江海领着十多岁的方德才,带着大米粮食来到长江边,将孩子交给在部队的亲戚方华。于是方德才便随着方华一家人离开南京远赴台湾,与父母骨肉分离。

大陆亲人主动寻人日益增多

在两岸寻亲的消息中,一个新的变化是,由大陆亲人主动发起的寻人消息越来越多。

近日,湖南张女士在网上发出了求助消息,“爷爷在1998年离世的时候,嘴上还一直念叨着想要找回远在台湾的二弟张德勖。我想寻找海峡对岸爷爷的后代,完成爷爷的遗愿。”

据她描述,爷爷名叫张德勤,而让爷爷难忘的二弟叫张德勖,当年随着部队去了台湾。后来两岸开放探亲后,人在台湾的张德勖也曾委托要回乡探亲的老兵带信给爷爷,里面还附了很多家人的照片。信件中还留下了一个高雄的地址:台湾省高雄县大寮乡宣武新村119号。但此后两家人又渐渐断了联系。

原来,宣武新村是专供军人及其眷属居住的眷村。几十年来,历经多次改建、迁移,旧址上的“宣武新村119号”已被拆除不复存在。当地媒体帮忙联系找到了认识张德勖一家的里长。现在,张德勖的儿子张怀智已经成功和湖南的张女士取得联系,并恢复“通信”。这一次,年轻的一代选择了网络作为通信的载体,避免地址更改导致失联。

  从“寻亲”到“寻根”的转变

近年来,两岸寻亲的主角也渐渐发生变化。

今日头条的两岸寻亲项目负责人说,在开始两岸寻亲项目之前,曾认为能找到的应该都找到了,“没有什么老兵再去寻亲了”。但内测公益项目的数据证实,依然有许多老兵有寻亲需求。

更令人意外的是,老兵后代对寻亲的需求非常高,“老兵二代们对于回家的诉求是超出我们认知的。毕竟是血浓于水,对故乡的思念真是像基因一样会传递到自己的第二代身上。”这位负责人说。

今年7月找到大陆亲人的李豫鹏回忆说:“父亲从小告诉我们:家在大陆,我们要回大陆。”为了不让孩子们忘了家的位置,父亲在世时多次向他们叮嘱老家的地址:河南省许昌县尚集镇东大街关帝庙边。

“我当时问我爸还有关帝庙边这样的地址?父亲回答说,整个村都是我们的本家姓,到那儿报名字大家就都知道了。我自己的女儿出生长大后,我也是告诉她,我们是河南许昌人,让她背我们家乡的地址。”李豫鹏说。

此前,由于没有合适的渠道,李豫鹏的寻亲之路始终没有进展,“中间曾经想过要来找,但是老一辈都不在了,现在找的话会有一些隔阂,没有迈出那一步。”

2017年7月,通过网络,李豫鹏找到了老家河南许昌的亲人。“一开始有些担心,素未谋面,万一见到面会不会很陌生。但真正回到老家之后,看到老爸小时候告诉我们老家的样子,见到我的侄子、侄媳妇儿,非常温馨温暖,好像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