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批“四风”新表现:官僚主义造成新形式主义
2017-12-15 14:41:00 来源: 人民网

人民日报讯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作出指示,要求抓住主要矛盾,针对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人民日报今起推出“坚决纠正‘四风’新表现”系列评论,探讨表象与根源,剖析问题与对策,探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途径和方式,与广大读者一起激荡清风、塑造新风。

——编 者

“踢皮球、打太极、拖字诀还是不少。”“小鬼难缠,办事难只是换了个马甲。”“脸不失微笑,门始终敞开,可事就是不办。”翻看我们刊发过的干部群众反映“四风”问题的投稿,“新衙门作风”占了不少篇幅。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服务作风问题,是一个重点整改内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等服务作风老问题,好比如芒在背的硬钉子,容易发现,清理也不算难;“只微笑不办事”“不贪不占也不干”“能推则推,能躲就躲”等“四风”新表现,则像干部群众所形容的,是如鲠在喉的软钉子,更加隐蔽、更难甄别、更难拔除。

为什么会“脸好看,事难办”?这是因为,脸好看容易,是面子工程;事好办相对比较难,也是里子工程。这样一个难易、里外的对比,不难看出,背后是一种“官僚主义导致的形式主义”。这里说的官僚主义,是那种只唯领导、不管群众的为官心态,是那种只顾表面、不顾实效的价值排序,是割裂了对党负责和对群众负责,是离散了政策措施的初衷、执行和效果。有当官心态而没有为民心态,才会不办事或者不好好办事,只是把“脸好看”变成一种免责工具、当做一种考核绩效、视为一种政治正确而已。因为心态上的官僚主义,而导致了行动上的形式主义。

如果说“四风”是隔开党和群众无形的墙,那么办事难这个老问题的新表现,则可谓是拦在作风改进之路上的笑面虎。支持创业嘘寒问暖却不解决实际问题,创业者步履维艰;以“清”为名对企业家敬而远之,民营企业在坐等中错失机遇;脱贫项目“嗷嗷待哺”,扶贫资金却长期趴窝不动……服务作风不严不实,实际难题不管不问,政策执行就会出现“两种温度”:上级温度高、决心大、力度大,到了基层温度层层递减、力度绵软无力;政策效果便会产生“两种感受”:政府部门自我感觉良好,老百姓的实际获得感却寥寥可数。长此以往,埋单的必然是党群关系,受阻的必然是改革发展步伐。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口号喊得响亮不如把事办得敞亮。说实话,事情不好办,原因很多。有时候是流程繁杂,盖个章得跑断腿;有时候是分工不明,你推我来我推他。不管是客观的方式方法问题,还是主观的思想作风问题,说到底,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事情不好办、群众不满意。所以,脸好看了只是开始,最终还要优化流程、明确分工,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能力,真正让群众满意,否则笑脸也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以讲效率、抓落实,办实事、求实效的好效果检验好作风,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会水涨船高。正如中央一再强调的,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作风建设的唯一标准。

有读者来信,热情称赞有关部门“拆掉围墙”“敞开办公室大门”的举措,因为这向群众释放了便民服务的善意。不患无策,只怕无心。敞开真心真意、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大门、心门,才能防止“门虽设而常关”,疏远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反“四风”既要改面子,更需换里子,作风改到深处是在思想和灵魂上动手术。十九大报告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划定“全称要求”:“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往思想教育的熔炉中持续添火,拧紧刚性约束的螺丝扣,清除思想中的微生物,才能实现从“不敢”“不能”到“不想”的深层次转变。

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大门刚刚开启,福建福州开发区因为管理体制不顺、部门工作效率不高,导致招商引资成效不彰。现场办公会上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马上就办”成为福州打造效能政府、加强作风建设的突破口。新时代新起点,无论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还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优良服务作风的托举。“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让“事好办”成趋势,让“办好事”更普遍,正是新气象、新作为的直接检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