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北京为了调控房价,国企可利用自己的地建房分房了”。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是对“北京市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房”政策的错误解读。鼓励国企拿出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房,是增加保障房的供给渠道,而非企业自建房为企业内部职工福利分房,这些房源均面向社会符合条件的保障房家庭进行公开配租配售。
上周,市住建委对外公布了北京保障房的最新数据。其中披露,本市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房,目前已建设约12万套。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对此举措介绍为:“本市创新方式、多方筹集房源,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全社会支持参与住房保障工作,不断拓宽保障房筹集渠道,多主体供给,形成了广泛合力。”但是,这则信息很快被网络媒体认为是北京回到房改之前、利用自有用地为企业职工分福利房的“老路”,并且将其作为这一轮北京楼市调控之举。
这一牵强附会的解释立刻遭到市住建委的否认。相关负责人强调,国有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的都是保障房,严格通过公开摇号进行分配,分配对象都是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群。
鼓励国企利用自有用地建保障房的举措并非今年刚刚推出,在北京已经摸索多年,并有了很好的落地。2013年10月,北京推出自住型商品房,并提出年底供应2万套的目标,也是多亏了国企自有用地入市。当年11月,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出了北京第一批自住房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7个项目分布在朝阳、丰台、昌平、海淀,基本都是靠国企自有用地建设。从方案名称上,也能看出这些项目带着国企用地背景,比如朝阳的大红门油毡厂地块、高井星牌建材厂地块等。
这些地块都要经过公开的招拍挂手续,不可能让房源在企业内部消化。这些项目虽然是利用国企自有用地而建,但并没有专门面向国企内部进行定向销售,而是面向社会公开申购及摇号。只要符合相关条件,不论单位属于哪里,均有资格购买。
不仅仅是自住房,本市此前其他类型的保障房也尝试过类似途径。早在2007年,本市首批限价房项目——红狮家园,就是在原有的红狮油漆厂用地建设的。此后,也不断有企业利用闲置用地申请改建公租房等各类保障房。
这些国企自有用地获准改变土地性质盖保障房,通常都是以底价成交,企业不会直接获得土地收益。但盘活资源后,可以从保障房配建的车库、商业配套等项目中获取收益,这也是企业愿意贡献闲置地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