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进央企|“天宫二号”总设计师:不再有天宫三号 五年后直接建成空间站
2017-11-22 17:08:00 来源: 新京报

  航天五院展览馆珍藏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新京报记者 戴玉玺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 戴玉玺)“天宫二号”后,不再开发“天宫三号”,中国将直接进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预计2022年建成。11月21日,由中央网信办、国资委联合开展的“十九大精神进央企”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中国航天技术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简称航天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就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展做出上述介绍。

  太空种子。新京报记者 戴玉玺摄

“天宫三号”任务已并入“天宫二号”

航天五院成立于1968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颗商业出口卫星的诞生地。

2016年9月15日发射升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也出自航天五院。据“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介绍,自2016年10月顺利完成对接神州十一号之后,身负14个科研领域任务的“天宫二号”如今继续执行着量子通信、暗物质探测等任务。

对于空间实验室任务,朱枞鹏表示,“原先规划是要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两艘空间实验室的,后来为了加快工程步伐,减少经费,经过可行性研究,将‘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的任务合并到一起完成。在建造空间站之前,就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

朱枞鹏透露,中国航天空间站预计2022年建成,空间站将由3个20吨左右的结构组成,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形成“T”字型结构。未来空间站将开展国际合作,甚至对接外国研制的舱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新京报记者 戴玉玺摄

北斗系统即将完成全球组网

航天五院的另一“王牌”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2000年左右建成试验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由此也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正式运行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定位性能与美国的GPS系统相当,优于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

谢军透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卫星发射,实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最终完成全球组网。据介绍,航天五院还攻克了星座星间链技术,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解决了不能全球布站进行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这也是北斗系统的一大特色。

  未来空间站模型。新京报记者 戴玉玺摄

2026年前后建成低轨移动宽带互联网卫星星座

据航天五院副院长林益明介绍,截至目前,航天五院已发射217颗空间飞行器,124颗星在轨稳定运行,已形成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航天器研制业务,承担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工程的航天器研制工作。

在“互联网+”和商业航天大潮中,航天五院预计2026年前后建成低轨移动宽带互联网卫星星座,计划在18个轨道面部署超过300颗星,实现全球覆盖和移动宽带服务,未来可通过智能手机直接进入卫星应用领域,实现通信、互联与物联等多重业务功能。

林益明表示,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出“建设科枝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对于五院来讲,要主动担当起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使命和责任,走出一条国防军工企业创新发展的道路。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