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稿:邱恒元原标题: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 北碚把老渡口做成文化街区
长江网讯(作者:雷其霖 谢佳洁)重庆市北碚区金刚碑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间,它是繁华的交通中转站。抗战时期,文人墨客集中于此。如今抗战大后方将要转型,由老渡口变身为一个“书香悠悠,宁静自然”的休闲养生型古镇。
北碚金刚碑古镇景色。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古时商贸往来频繁 曾是交通中转站
从北碚往缙云山方向的主干道往金刚碑古镇行走,步行时间约10分钟。这10分钟距离,连接了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一个是青石板街的世外桃源。
走进金刚碑,一座座穿斗青瓦房映入眼帘。一楼一底的石头墙、土墙、竹木夹壁墙的老房子,用石灰粉刷,依崖而建,独具巴渝特色。古镇小道用宽2米、长500余米青石板铺成。两旁的青瓦房随蜿蜒曲折的山势延伸。
“金刚碑”此名得来,是因缙云山中有一块高6米,宽2米的天然巨石。那巨石有七米多高,二米多厚,状似一碑,直深入嘉陵江。唐人曾题刻“金刚”二字,故而当地人改名为“金刚碑”。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缙云山南坡的小煤窑星罗棋布,煤炭业日益兴旺,煤炭必经过金刚碑嘉陵江出口,运销外地,于是此处成为产煤、运煤、销煤的水陆码头和中转站。商贸和交通的发达,让金刚碑古镇逐渐兴起,不少人在此居住生活。如今古镇上的小桥和茶馆都是清代建筑。
北碚区金刚碑古镇。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金刚碑是曾经的抗战大后方 文人墨客多聚集于此
抗战时期,一大批著名经济实业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寓居金刚碑。名人云集,人文荟萃,热闹非凡,把金刚碑的繁荣推向顶峰。
教育家梁漱冥在金刚碑兴办了“勉仁书院”。国术大师张之江一生提倡武术健身,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迁至金刚碑,在此开展教学辅导工作。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在金刚碑与调查员裴文中经历无数个白天挖掘,夜晚挑灯自修的日子,最终发现“北京猿人”头骨存在的证据。
老舍也在金刚碑“多鼠宅”内,靠着一杯甜茶、一张书桌书写下《四世同堂》。梁实秋在北碚居住时,常奔波于市区和金刚碑之间,在八年的时间内从未停止过写作采风。在此期间他撰写20多篇散文随笔,并以《雅舍小品》命名出版,梁实秋因此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名声大噪。
这些名人的存在,给金刚碑注入了不少的人文因素和学术文化内涵,使金刚碑成为抗战期间天下闻名的古镇和不可多得的抗战文化遗址。
北碚区金刚碑古镇一角。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绿色发展焕发新活力 金刚碑将变身为休闲养生型古镇
从2009年开始,金刚碑古镇原居民完成搬迁。此后整个古镇只剩一家茶馆,为游客提供歇脚之地。逢节假日,茶馆里常有前来拍摄金刚碑古镇的摄友互相交流。
2016年1月,《北碚区统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三年行动计划》将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列为重点推进更新项目。该计划于去年正式启动,预计用3年时间将金刚碑古镇打造成一个主题为“宁静、人文、怀旧”的休闲养生型古镇。
今年,重庆九街集团通过竞拍,最终拿下了北碚金刚碑地块,将在今年年底动工开建。
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效果图。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据了解,金刚碑古镇核心区大概50亩,扩展区约96亩。按照初步规划,整个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后将达到400亩左右。金刚碑的打造将带动北碚码头文化的复兴,一些老旧建筑将得到恢复,以前运煤的码头也将得到重建。
中国温泉看重庆,重庆温泉看北碚。在北碚温泉资源异常丰富,目前在北碚已经成功运营的温泉项目多数走的是高端路线。像心景、悦榕庄、柏联等品牌对北碚温泉做出了一定的口碑。
北碚区旅游局副局长李洵告诉记者,为了更好的将金刚碑的温泉口碑进行重建,发挥温泉的特色品牌,北碚区还将以金刚碑文化街区的打造为契机,嫁接温泉康养的优势品牌。古镇升级改造过程中,除了对老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外,还会打造游客集散中心和商业配套设施,以及川东民居风格的园林景观。
位于北碚区滨江带上的张飞古道、复旦大学旧址等也将纳入整体规划打造。“北碚有很多野温泉,这些温泉要是都利用起来,能够形成一些大型的温泉泡池,解决北碚温泉品牌的延长链问题。”李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