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谁让我们的餐桌多了条鱼
2017-10-06 20:42:00 来源: 观察者网

这些年,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在餐桌上开始抱怨海(河)鲜不鲜了,说养殖的不如“纯天然”的……真的是不鲜了吗?

在没做双盲测试的情况下,鲜与不鲜只是说说,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不鲜了,不如说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太快了,大家吃腻了。

试想,如果一年只吃个三五回鱼,谁会抱怨不鲜?如今哪怕我一天三顿都吃鱼,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那么,中国人的餐桌上什么时候开始多了一条鱼了呢?有人也许会说“自古以来”,然而,全国多数地方的普通人都吃上鱼,不过是近三十四年的事情。

每年大闸蟹季节,这张“解放前穷人吃大闸蟹度日”的老照片都会在网上出现。不过这张美国摄影师沃特·阿鲁法特(Walter Arrufat)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老照片只是记录了上海一名小男孩正在吃螃蟹,是不是大闸蟹先不说,以图中的穿着和家什,绝不是当时的贫困家庭。

“过去皇上吃的就是这东西”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中有一个“鱼刺事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双水村田海民夫妻办起养鱼场,给了全村每家几条鱼,引起“轰动”——村里绝大部分人没吃过鱼,认为“过去皇上吃的就是这东西”,有些人家没来,因为不敢吃这面目狰狞的怪物。

即使是现在,到东部沿海上学的中西部学生,如果之前没见过,他们第一次见到螃蟹、海虾时,表情也很有趣。

怎么烹饪这几条鱼难倒了全村的家庭主妇。有的被这“怪东西”吓得不敢动刀,只好让男人上手,男人们又几乎用了杀牛的勇气来对付。至于做法,除了蒸煮红烧,还有在鱼外面糊上泥巴放在炉灶里用火灰烧的;有的竟然不知去鱼鳞、挖内脏,里里外外一点不剩都吃了……最严重的是,当天不知有多少人的喉咙上扎了鱼刺!后来,一个有经验的人——年轻时他在太原钢厂当过几年工人吃过几次鱼——提议大家回去用醋软化鱼刺。

《平凡的世界》的原型是陕西省的农村,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有点儿荒诞的小喜剧揭示了一个现在看来难以想象的事实:直到80年代,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地方,如果不是生活在河边湖边,几乎没有吃过鱼。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