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分类 67.6%受访者建议在典型居住社区试点
2017-06-08 11:0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进垃圾分类 67.6%受访者建议在典型居住社区试点

漫画:郝延鹏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提出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1%的受访者平时会做垃圾分类处理,54.2%的受访者对已经设置的分类垃圾箱的使用效果表示满意。垃圾分类进展缓慢,64.4%的受访者直言分不清什么可循环、什么不可循环。67.6%的受访者建议在典型居住社区试点,发现并解决问题,61.0%的受访者希望以村、小区或街道等为单位“划片”普及垃圾分类概念。

71.1%受访者平时会做垃圾分类处理

45岁的李芳是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居民,居住的小区暂时还未设置分类垃圾箱,但她大体知道什么可回收、什么不可回收,“家里一般会把可回收垃圾单独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会放在一起扔”。

山东省青岛市北区居民陈涛向记者反映,他居住的社区也没有施行垃圾分类,经常是各类垃圾堆在一块,非常影响居住环境,“家里处理垃圾时也不会分得很细,有害垃圾一定会区分,其他的都混在一起”。

“现在村里的垃圾堆放情况好太多了。以前村民会把一些偏僻的路口、废弃的坑池当作垃圾堆放地,那时光垃圾就能把路堵死、把坑填满,到了夏天更是苍蝇、虫子到处飞,村民不得不绕路走。如今各个村都定点设置了若干大的垃圾回收箱,定时有人清理,环境好多了。”50岁的王妍(化名)居住在河北省唐山市某农村,她对近些年农村垃圾处理情况的改善表示了肯定。

“我们家有六七个垃圾桶,厨房、客厅、餐厅、卧室、厕所都会放。一是干净卫生,打理起来方便,二是自然就把垃圾分类处理了。”但王妍也说,自己在家分类后,出门还是扔在一个大垃圾箱里,没有细分。

在广东广州天河区某银行工作的刘雨虹,平时会把厨余和厕纸分类,衣物、书籍会单独用纸箱放在垃圾箱旁,以便有拾荒者能用得上。

调查中,71.6%的受访者居住地有分类垃圾箱,72.0%的受访者表示知道垃圾的分类标准,71.1%的受访者平时生活中会进行垃圾分类处理。谈到已经设置的分类垃圾箱,54.2%的受访者认为使用效果好,表示效果一般和不好的受访者分别占25.6%和20.3%。

垃圾分类进展缓慢 64.4%受访者表示居民分不清可循环和不可循环

张可(化名)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居住过的两个小区都有分类垃圾箱,但落实效果并不好,“有时某个垃圾箱满了,人们就顺手把垃圾扔到空着的垃圾箱里。我还发现,厨余垃圾箱由于垃圾品类本身的原因,会有异味,招引苍蝇虫子等,经常盖着盖子,但由于垃圾箱本身不太干净,几乎没有人愿意用手打开它,干脆直接混放了”。

“我自己扔垃圾时都分不清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通常是犹豫一会儿后,跟着感觉走。”湖北省武汉市某县城姑娘王淼说。

刘雨虹表示,垃圾分类对于家庭来说,还是需要耗费时间、精力等成本的,所以有的家庭嫌费事,做不到细致分类,进而也导致了小区里垃圾分类做不好。“如今垃圾变得越来越多样,但人们的环保意识却还没跟上”。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朱芬芬表示,垃圾分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除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够,垃圾处理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没有整合好经济链条也是一个原因。“经济链被收废品这一环节破坏,市政部门在这方面有利可图的部分就少了,只能做简单的后续处理、填埋等”。

“像美国会有垃圾分类处理的官方数据可查,很多年前就开始实施‘邮政包装’形式的回收垃圾,有对应的规章制度。而我国目前垃圾分类的物流有一些是追踪不到的。”朱芬芬说。

垃圾分类进展缓慢,64.4%的受访者指出居民分不清什么可循环、什么不可循环,60.8%的受访者认为居民环保意识弱、参与率低。其他原因还有:垃圾箱尺寸、开合方式不便投放(53.8%),垃圾箱清理不及时不利于分类投放(47.9%),以及小区、村委会宣传不到位(32.8%)。

61.0%受访者希望以村、小区或街道等为单位“划片”普及垃圾分类概念

“在垃圾分类的前端,要加强对普通公众的环境教育,告诉他们在对有害垃圾进行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哪些是一定要分开处理的,哪些是有害物质不能让小孩接触的。这样相对来说,垃圾收集工人的健康风险也会降低。”朱芬芬表示,做好垃圾分类不但有利于环境整治、美化,在收集端分好类,也会降低垃圾管理成本。

“可以多投放相应的公益广告,在分类垃圾箱上做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做好宣传工作,让大家随时随地都能受垃圾分类意识的影响。”刘雨虹认为,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垃圾分类问题,随着近期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垃圾处理问题将得到很大改善。

“要让百姓认识到垃圾分类的确切好处,比如对锂电池特别处理能够使土地少承受多少年的净化负担,垃圾分类能够在节能减排上起到什么效果等,以此来增强环保意识,让老百姓明白最终受益人是自己。这样效果会更好。”李芳说。

“固定的流通渠道需要形成。例如将前端收集的废纸、垃圾,后端的造纸厂、回收站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循环利用系统。”朱芬芬认为,政府应当有意识地扶持,形成一个“垃圾回收”产业,建立后续的收集系统。“目前还没有垃圾分类回收车,全部是混在一起的。可压缩型的垃圾回收车很昂贵,像北京可以作为试点城市率先换成可压缩收集车,再逐渐普及,这需要一个过程”。

朱芬芬指出,垃圾分类教育也很重要。“建议小区居委会、村委会与物业合作举办相关讲座、宣讲会、活动,发放册本等。而长期的环境教育、垃圾分类教育等可以进课本,从小培养环保观念”。

王淼希望面对小区、村落等单元进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普及活动,要生动具体、接地气,“比如玻璃瓶、纸质物品等属于可回收垃圾,废弃的电子产品是有害的,平时家庭怎么存放、处理是省时又正确的做法等,这些知识应该告诉大家。有了概念上的认知,行动起来也更便利”。

调查中,84.3%的受访者期待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尽快落实。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管理,67.6%的受访者建议在典型的居住社区试点,发现并解决问题找到实施经验,61.0%的受访者希望以村、小区或街道等为单位“划片”普及垃圾分类概念,60.3%的受访者希望媒体多宣传多提倡垃圾分类问题,46.2%的受访者希望加快督促推进垃圾箱进驻、收运问题。

受访者中,90后占15.0%,80后占51.8%,70后占25.4%,60后占6.1%,50后占1.2%。居住在一线城市的占35.1%,二线城市的占38.6%,三四线城市的占20.2%,小城镇、县城的占5.0%,农村的占1.2%。(杜园春 实习生 王凤)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