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挖山,不砍树,靠旅游,能致富。六盘水抢抓机遇,大力建设和开发旅游景区,把旅游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结合起来,助推精准脱贫。
四月凉都,百花齐放,春意盎然,瀑布、溶洞、苗乡侗寨、田园乡春、古城小镇,处处弥漫着花的芬芳,春的气息。美景和春色叠加,构成了六盘水旅游的饕餮盛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仅2017年清明小长假三天,全市实现旅游接待人数182.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93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68.5%和89.9%,人均消费达到708元。目前我市共有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3A级景区14家、4A级景区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试点单位4家,四个县区成功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带动了景区贫困群众同步奔小康。
2014年,六盘水市共有贫困人口50.99万人,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偏远山村,交通设施极其不方便,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不挖山,不砍树,靠旅游,能致富。六盘水抢抓机遇,大力建设和开发旅游景区,把旅游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结合起来,助推精准脱贫。
通过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量化评估,把村集体土地、荒山、水面、房屋和贫困群众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折价入股经营主体,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并逐步建立面向市场的现代产权制度,通过股权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大河涨水小河满”。
在资源变资产发展模式下,娘娘山景区让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林地、水体、资金等资源入股到旅游项目,让8个村964户2864位村民通过土地入股按股占比直接参与分红,实现116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景区积极整合资金,先后有8个村465户村民通过现金方式入股银湖合作社,总股金达2000万元。另外有625户农民申请妇联创业贷款共5000万元入股舍烹村旅游公司,用于景区建设并参与分红。
水城县海坪村将351亩集体荒山入股野玉海景区,村集体按30%股份分红,把其中50%的红利分配给村民,2016年,全村112名贫困群众人均分红961元。
在推进“三变+旅游”改革工作中,市委、市政府把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村集体自有资金、市县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作为村集体的股金,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村集体按股比分享收益。
妥乐古银杏景区鼓励村民以银杏树为资源入股,并将妥乐景区门票收入的30%用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62户农户入股入股银杏树257棵用于景区开发,入股资金达62万元,直接解决当地就业50余人,带动贫困户就业13人。景区内2016年接待游客量达54万人次,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1000元/人,较景区开发前妥乐村人均年纯收入4000元/人大幅提高。
在海坪彝族风情小镇建设中,农户将上级补助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作为股金,与野玉海管委会入股建设,按照山地旅游度假房的模式来打造,建成后产权归农户所有,由农户居住、经营,管委会统一管理,经营收益按照投资比例分成,待管委会收回投资成本后,经营收益按照管委会占30%、农户占70%的比例进行分红。该模式覆盖农户(贫困户)1006户4123人。
全市村级党组织引导发动党员群众自愿以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和资金、技术等,折价入股到经营主体,农民、村集体与企业按股分红,积极实施旅游产业带动工程,向企业借力。
哒啦仙谷景区把“旅游+”融入“三变”,引导农民将资源、资产、资金集中起来,实现旅游开发与精准脱贫相结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通过土地入股、房产经营、园区务工等形式,已培育致富带头人43名,发展农家乐48家、乡村客栈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带动就业2000余人。2016年在扯扎村、鄢官村、岩脚村与农户协商达成10000亩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建设,已经种植油用牡丹3010亩,参与农户保底分红700元/亩,并解决贫困户183户410人就业,人均收入提高2600元。
沙淤景区以茶叶种植为示范,推动园区产业“三变”改革,景区入驻企业10家,成立合作社18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5家。利用园区的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先后引导40余家有条件的农户开办农家旅馆、农家乐,带动5000人就业,1540人实现脱贫。
两年多来,娘娘山、野玉海、韭菜坪、牛角布依生态体验区等20余个“三变”景区累计完成投资20余亿元,整合1.1万户3.4万人1.6亿元资金,获得各级“三变”补助资金近2亿元,“三变”景区接待游客2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带动4千余户贫困户、2.3万余贫困人口增收,带动436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1.7万人实现就业。
如今,通过“三变”+旅游,广大农村正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一批批具有较大知名度的餐饮、住宿、野行、度假功能的乡村旅游产品,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越来越有力。
(作者:陈璐 单位: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