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求学时,经常听到老师“吓唬”学生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上职高技校”。
如今,许多家长仍会认为,上职高是“分数不高”学生的无奈被动之举。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等代表委员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纷纷表示,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现在多数农村的家庭往往把将孩子送到普通高校作为第一选择,让完全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匆匆忙忙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道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也有着同样的担忧,5日他做客中国交通广播时发出这样的提问:“每年大批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毕业都会遇到就业难的问题,但是社会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多的学术性人才?这些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到底够不够强?”
焦点1 农村职业教育生存困境
委员: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与农村脱贫需求严重不匹配
“博士硕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这是朱永新常说的一句顺口溜。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据媒体统计,这是现代职业教育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5年被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展。
今年两会,朱永新也重点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的提案》。“职业教育是离农村贫困人口和底层打工族距离最近,最能直接提升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教育类型。”
他向央广网记者举例谈到,以湖南省“一家一”助学工程为例,在国家的中职免除学费政策外,每个贫困学生每年拿到资助金2000元,并在毕业后实现稳定就业,年薪一般在3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一技在手才能走遍天下,要过体面的生活,农村青年应该接受较好的职业教育。”朱永新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一直强调,“第一,多数待业农村青年没有什么专业技能,更是没有创业的成本。第二,在城市他们也只能做较低端的工种,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然而,从全国范围看,当前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农村脱贫需求之间严重不匹配。“优质的职教资源、就业机会、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贫困人口或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
朱永新说,比如北京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校生从5000多人减少到3000人。由于北京本地对职教毕业生的需求旺盛,导致很多职业院校只能以借读或合作办学的方式招收外地生源,但这些学生既得不到生源地的补助,也无法享受北京的助学金,实际上剥夺了很多贫困学生到大城市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朱永新呼吁,把职业教育和培训落实到每个贫困家庭和建档立卡的所有适龄学生和贫困劳动者。
另外,还应该开放一条面向农民工青年、随时随地培训的便捷路径,如通过“学分银行”的方式获得文凭,从而得到体面的工作。
焦点2中等职业教育陷“尴尬”
代表:距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相差甚远
今年两会,人大代表王鸣在提交的《“十三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议案中也提到,当前我国大多中职教育办学模式比较单一,与国内的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结合不够紧密,造成的后果就是直接就业的学生大部分仅仅是企业的一名普通劳动力而已,离高素质技能人才相差甚远。
全国人大代表王鸣 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但此前据权威报告提到,我国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现在职高的就业率已经超过了普通高中。”朱永新说。
曾经不被“看好”的职高生 如今却走俏市场
“我一开始初中毕业后,没想着要继续学习,但是家里人意识到只有通过职业教育,学个手艺,未来才能有出路。”现如今就读于山东技术学院媒体与平面设计专业的牛俊(化名)告诉央广网记者,毕业后学校会包分配工作,这样就能为外出务工的父母减轻不少负担。
“目前,高中招生模式还是先重视重点高中再到普通高中,然后才轮到职高,这也客观上印证了职高是‘差生’的选择。”王鸣认为,一些政府层面的人事招考也存在“重学历”现象,把大量的高职毕业学生拒之门外。
朱永新建议,职业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面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需要的本土人才,如产业技师、社区卫生院的医生和护士、幼儿教师、文化活动站指导老师以及村干部等。
另一类是面向城市流动的技能人才,采取就近、随时、零存整取等简单方便的教育与培训方式,把文化补习、技能训练和学历教育打通,实现职业教育的零门槛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