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于今日下午3时开幕,17日下午闭幕,会期五天半。本次全会将对开幕式、大会发言、联组讨论和小组会、记者会进行6场直播,市民可通过互联网实时了解市政协委员们关切的话题。
市政协新闻发言人宗朋介绍说,大会期间共安排了两场专题座谈会,围绕治环境补短板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疏功能转方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召开,届时市领导将到场听取意见、参与讨论。此外还安排了5场联组会,分别以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落实人口调控目标、加快治理“大城市病”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等为主题。
今年全会共安排了6场网络和电视直播,除了今天下午的开幕式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外,还将网络直播大会发言、两场小组讨论、一场联组讨论和一场记者会,市民可实时了解市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
在会场布置上,今年将首次在政协开闭幕式会场摆放委员“界别标识牌”。宗朋介绍说,在会场第一排的桌子上将由中间向两侧按不同界别摆放标识牌,比如各民主党派、教育界、经济界、体育界等,委员座位按界别标识牌引导纵向排列。宗朋表示,由各个界别组成是政协组织的最大特色,设立界别标识牌有利于增强委员的界别意识。在今年的分组中,32个界别的委员共划分成22个小组,个别人数较少的界别进行了合并,人数较多的界别划分为2至3个小组。
大会主要议程
■听取和审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听取和审议常委会提案工作报告。
■列席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北京市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对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出意见。
■听取会议期间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审议通过关于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审议通过会议政治决议。
■选举事项。
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制度自2015年启动以来,重点围绕推进落实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立足三地政协的智力和组织优势,搭建起跨区域协商平台,在破解制约协同发展的问题和障碍、完善区域政策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解决办法和对策措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出了“政协力量”。
在京津冀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中央《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中确定的唯一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域改革试验任务。2016年,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主题就定位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地政协共同提出了七大建议,呼吁京津冀构建统一的创新要素市场,研究三地人才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政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
建议
构建统一的创新要素市场
搭建三地统一的投融资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三地资本市场对接,推动三地融资贷款的政策衔接,为企业搬迁改造、转型升级提供融资服务。推动三地创新人才的自由流动,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研究三地人才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政策,协同设立专门资金,对北京高层次科技人才转移到河北后的社保落差给予弥补。实施三地之间职称评审结果的互认试点,借鉴中关村的企业高端领军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实现正高级工程师直接认定政策在三地统一适用。
设京津冀创新发展示范区
以“4+N”为核心区域设立京津冀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强三地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沟通合作,集中力量在示范区共建协同创新平台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支持三地及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组织在示范区开设产业孵化转化基地。建设京南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探索建立疏解非首都功能与补齐河北短板的“双赢模式”。
全面优化三地税收征管
探索区域利税改革分配试点,以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全面优化三地税收征管、税收执法、纳税服务、税收科研等方面合作。对中关村示范区、北京金融街、天津自贸区以及京津冀产业园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有利于市场一体化的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分享机制。
共同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进一步研究共同体建设的目标、路径和运行机制。大力推动京津冀区域特别是示范区率先实现行业监管一体化、成果转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共同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强化京津冀一盘棋意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首先在示范区内实现决策、咨询与执行各层面功能的一体化,统一重组资源,整合人力物力,合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进行区域性立法创新
为有效解决地方保护、重复立法和立法冲突等问题,以法制化方式优化制度设计,建议由国家法制部门牵头或指导京津冀三地法制部门进行区域性立法创新,对制约协同发展的区域税收分享、行业监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进行调整,实现相关法律和政策在京津冀的一体化实施。
加强三地创新链建设
按照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产业创新中心、河北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定位,统一部署创新链、产业链、园区链、科技链。加快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张承生态功能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北京教育医疗资源疏解
运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促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发展,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多种形式打造各类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共平台。在京津冀创新发展示范区内率先构建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北京教育、医疗资源向河北疏解,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教育、医疗环境,特别是要加大教育支持与合作力度。
声音
北京市政协:
输出津冀技术合同增67.6%
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启动,创新要素流动共享机制逐步建立。2015年9月,北京市科委发布《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工作方案(2015-2017年)》,围绕“三轴”(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和“4+N”(“4”指曹妃甸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功能区、滨海新区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主体,“N”指其他合作区域)布局,推动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数据显示,2011至2015年,北京输出到津冀地区技术合同成交总额从66.5亿元增加到111.5亿元,增长67.6%。
中关村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与天津联合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滨海—中关村瀚海117国际创新港”揭牌,整合北美与欧洲的创新资源,全力打造京津高端国际创新平台;推动创客总部、36氪等创新型孵化器以及启迪之星、中科院微电子所等落地滨海新区。支持河北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联合张家口跨区域打造“中关村延庆—张家口能源互联网产业示范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公司318家,设立子公司970家。
天津市政协:
引进北京投资项目865个
京津冀三地产业协作进展加快。2014至2015年,北京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为865个,投资额2403亿元。三地科技资源共享初见成效,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对津冀科技辐射力度不断增强。2014年,北京搭建产业疏解合作平台30个,推进产业疏解项目53个;中关村及相关企业在天津、河北累计设立分支机构1532个。天津、河北积极承接协作,天津加快推进未来科技城、京津产业新城等12个承接平台建设,全年引进北京项目538个。
京津之间共建了一批大项目:2014年,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落户天津东丽区。2016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大学创新园等项目落户天津武清区。津冀两地已经启动天津自贸示范区河北曹妃甸片区建设等合作项目。
河北省政协:
构建北部绿色廊道
协同创新战略性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河北省构建以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为支撑的创新廊道,已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共同体”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总体布局,列入河北“十三五”规划,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构建以科技冬奥为支撑的北部绿色廊道,河北省科技厅编制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和零排供能专项工程实施方案。构建以“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为支撑的现代都市农业廊道,以毗邻北京的14个县(市、区)为核心区,以周围12个县(市)为外延拓展区,统筹优化3.01万平方公里的示范带。“示范带”已得到科技部的批复,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并写进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
背景
政协主席联席会
2015年,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石家庄召开,围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问题协商议政。
2016年,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就“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联合调研和协商议政。
2017年,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由天津市政协承办,围绕京津冀三地协同保护水资源等有关内容进行协商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