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 题:“网络民粹主义”何去何从
新华社记者刘莉莉
数字化时代放大了西方社会固有或新生发的各种矛盾,催化着政治、经济、阶层、信仰、身份认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出现和加深。在新媒体、社交媒体等新传播工具冲击下,“民意”被诱导、被裹挟、被塑造、被歪曲、被撕裂,甚至被伪造。以至于,“得社交媒体者得天下”一说,被越来越多西方政客认同和追捧。
在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将社交媒体视为胜选的一大利器,上台后仍将继续“推特治国”;在欧洲,极右翼政治势力利用网络,正将整个政治光谱向右移动;在日本,“推特”“脸书”正成为右翼否认历史、发表谬论的新舞台……
特朗普本人曾说,“善用媒体,还要学会虚张声势”,“好名声比坏名声强,坏名声比没名声强”。诚然,数字化时代,一些极端观点和言论在社交媒体上正裹挟着一股乖戾之气,冲击西方传统的舆论体系和民意渠道,“网络民粹主义”正成为西方政治生态的颠覆者。
在数字化时代,西方民意为何被扭曲,民主为何失灵失效?首先应当从西方国家民粹主义泛滥的现实谈起。
从外部来看,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加剧,冲击西方国家,导致大量美欧蓝领工人陷入拮据处境,而这一人群正是支持特朗普和英国脱欧的中坚力量;从内部来看,西方国家昔日“橄榄型”社会正在向“水桶型”或“蛮腰型”社会发展,阶层之间出现分化,政治上出现极化……外部冲击和内部对立交织,为民粹主义盛行提供了土壤。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认为,在西方,民粹主义与新媒体实现了相互联合,而民粹主义之所以能取得大的发展,也主要依赖新媒体。
其次,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民意产生的过程和基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网络获取信息,这使得人们只听到其中一方论点的机会越来越多。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说,社交网络使边缘人群获得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网络观点并非民意的完整体现,同时网络意见往往较为偏激和任性,缺乏理性思考,情绪化严重,甚至出现小道消息、谣言满天飞的情况,搅乱了舆论体系。
再次,西方民主价值观和模式自身的缺陷,也在数字化时代被进一步放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向阳说:“现如今,西方民主制度已显陈旧,常年失修,出现失灵,例如美国选举人制度存在弊端,败选的人并不服输,而欧洲国家经常草率公投,这无疑是一种政治上的豪赌。”
陈向阳认为,新媒体技术已形成潮流,这给一些“另类”政客创造了异军突起的机会,例如特朗普正是凭借在新媒体上的强大影响力击败众多建制派候选人。同样,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也经常在“推特”上发声,以此收获大批追随者。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民粹主义”加剧了西方国家政治生态的不稳定性,加大了在内政外交上“暴走”的可能性,值得警惕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