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glas A. Melton
从顶级期刊主动撤稿,这对于学者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是一篇标杆性的论文,那就更为少见。近日,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之一的Douglas A. Melton便这么做了。在2007年和2009年,Melton曾两度入选《时代周刊》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2016年12月27日,《细胞(Cell)》期刊发表了一则撤稿声明,一篇发表于2013年的《细胞》、以Melton为通讯作者的论文正式宣布撤稿。
《细胞》杂志官网
撤稿的论文是Melton近年来一项重量级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名为“betatrophin(又名ANGPTL8)”的激素,能够迅速增加小鼠体内的胰腺β细胞。论文甫一发表,就引起了媒体的争相报道。除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大众媒体外,《自然》期刊也撰文介绍。“betatrophin”被认为是二型糖尿病人未来的希望,或许可帮助他们摆脱每日注射胰岛素的痛苦,“betatrophin”的注射频率可以减少到一周或一月一次、甚至一年一次。
但这种被寄予众望的激素却在其他实验室“失灵”了。2014年,美国新泽西再生元制药(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公司研究人员Viktoria Gusarova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细胞》发表了质疑该论文结果的文章,发现在小鼠中敲除“betatrophin”基因后,小鼠的葡萄糖稳态没有发生变化。
当一项业已发表的论文受到严谨的学术质疑时,期刊往往会要求原作者对质疑做出回应。得知Gusarova的质疑后,Melton在大量小鼠上重复自己最初的实验,发现也失败了。在Gusarova这篇质疑文的同一期,《细胞》刊登了来自Melton和其他共同作者的回应:“我们赞同Gusarova的主要结论,敲除angptl8 / betatrophin本身并不支持‘betatrophin能单独诱导胰腺β细胞增殖’这一观点。控制β细胞复制的机制比我们提到的要复杂得多。”
但事情并非就此终止,科学争议仍然存在。为何原论文的结论和第三方实验室的结果相悖?Melton没有就此不顾。
随着另一个第三方实验室在小鼠上开展原论文的重复实验,Melton也开始和其他两个实验室合作,其中包括美国贝勒医学院教授Jake Kushner的实验室,试图将争议调查得水落石出。
“与其让争议缓慢地进行,我还是联系了Jake,问他是否愿意做双盲实验,以便弄清楚我们为什么会得到不一致的结果。” Melton说。(注:双盲实验指的是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哪些参与者属于对照组、哪些属于实验组。只有在所有数据被记录完毕之后(在有些情况下是分析完毕之后),实验者才能知道哪些参与者是哪些组的。采用双盲实验是为了要减少偏见和无意识地暗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Melton和合作者的结果出来了。2016年7月,他们在《PLOS ONE》期刊上发表了关于“betatrophin”最新结果的论文,结论显示Melton原论文的实验结果无效。
回想起来,Melton坦言,如果原论文在更多的小鼠上进行实验就好了,他透露,数错β细胞的数量可能是错误源头,这并不常见。
尽管加上在《细胞》上的回应, Melton所在的实验室已经发表两篇与原论文结果相左的论文。但为了保证读者不被他前后不一致的结果而困惑,2016年12月,他选择主动撤稿。
尽管撤稿令人痛苦,但Melton告诉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我需要保证,每个在PubMed(国际医学论文数据库)上搜索相关内容的人,看到的是我们现在持有的观点。”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实验室没有看到他之后在《PLOS ONE》上更正过的结果,那就糟糕了,会让这些实验室因为重复他的实验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遇到分歧时,科学家如何处理,我们提供了一个先例,选择了一起去推动它向前发展……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这本就不是一条直路。”Melton说。
责任编辑: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