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馆藏2100年前古尸出土时皮肤还有弹性丨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
2022-08-05 16:12:00 来源: 汉网
  长江网讯(记者吕映雪) 7月26日下午,“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宜荆荆探访团来到荆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一具2100多年前的西汉古尸吸引了探访团的关注。经过深入探访,成员们了解到这具西汉古尸保存完好、皮肤还有弹性、关节也可以活动、没有骨质疏松现象的原因。


  探访团走进荆州博物馆。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在西汉古尸旁,荆州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陈冬冬向探访团介绍,西汉男尸遂先生出土时不仅皮肤完好,他的32颗牙齿齐全而且牢固。专家们从他牙齿的磨损程度推断出他死时约60岁,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湿尸。


  西汉男尸遂先生保存完好。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陈冬冬介绍,西汉古尸出土时,从随葬品中发现了一个竹牍,是出土文物中唯一的文字记载。这是一封告地书,也是一封“写给阎王爷的介绍信”。“在公元前167年5月13日,江陵县的县丞给阴间的县丞写了一封介绍信,市阳有一个叫遂的五大夫,他去世了,带着人、马、车、财务到阴间报到。重点是这句‘可令吏以从事’,希望阴间接纳他,并给他相对应的职位。这块竹牍交代了男尸下葬的时间、籍贯、生前的爵位以及随葬的物品等,给我们提供了准确又重要的信息。”


  探访团成员正在观看西汉男尸遂先生。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为何西汉古尸能在地下保存完好这么多年?陈冬冬说,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深埋,白色部分就是遂先生的棺椁,深达10米,处于一种恒温恒湿的状态下;二是密封,墓坑填土为黏性较强的五花土和青膏泥,具有很强的密封性,防止空气进入;三是药物的作用,也就是10万毫升绛红色棺液,它的形成是因为江汉平原地下水非常丰富,在下葬时棺内有很多草药,主要成分是朱砂,也就是硫化汞,有相当强的抑菌、杀菌功能,它们混合后就形成了棺液,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福尔马林。以上因素叠加,遂先生才能2100多年尸身不腐,得以保存如此完好。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周咏怡说:“博物馆馆藏量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这具古尸,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很多巧合造就了这一大奇迹。它也带我们了解到古人的智慧,感受到了丰富的荆楚文化。”
  【编辑:叶圣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