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旅风采 | 万琳:守护城市之根 做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践行者
2022-08-02 13:30:00 来源: 湖北文旅之声
  




  图/万琳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证书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研究员是一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实践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万琳同志对自己始终能够高标准严要求,保持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她作风严谨,为人正直,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从业三十余载,任劳任怨,不记名利得失,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办事从不推诿,遇难从不回避,做到不贪不占。在她的带领下,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班子团结,全院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万琳同志被武汉市纪委、市治庸问责办公室聘为武汉市政风行风监督员。当选为武汉市政协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


  图/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 作者表彰现场 左四为万琳
  她是全院抗疫的顶梁柱,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庚子年初,“新冠”肆虐,在其他班子成员无法上岗的情况下,她独自挑起了领导全院抗疫工作的重担。她当机立断对公园封闭管理,疫情防控、文物安全、物质保障的重担都压在她肩上。她主动报名到位置偏远、人口众多的张公堤社区下沉抗疫。两个多月里往返于单位和社区之间,风雨无阻,没有休息一天,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圆满完成下沉社区和抗击新冠疫情的艰巨任务,保障了遗址和文物安全。
  丰富的岗位经历锻炼了万琳同志坚强的意志品质。她是迄今为止武汉文博战线经历岗位最多、主持重大项目最多的资深专家,每到一处,她都能以专业敬业的品质创造精彩,每个项目都留下了她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2013年,她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的盘龙城遗址,面对没电没水没道路没网络、卫生间无法冲水的工作环境,她告诫自己“苦地方、难地方,就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上级将她派到盘龙城是对她的殷切期望,是党组织对她的考验,一定要用“拼命三郎”的意志和行动排除万难。
  她是专家型的实干家,凭着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拼搏敬业精神,在文物保护领域屡创佳绩。
  大胆探索,成功摸索出了一条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新思路


  图/万琳跟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施工单位协调博物馆的功能需求
  面对中国土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难题,万琳同志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成功解决了我国大遗址保护中遇到的普遍技术性难题。在保护与展示手段上的创新与突破,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特别是宫殿区保护展示工程,在材料运用、施工方式上反复实验,经过近一年的推敲,最后成功采用适合地方环境的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了宫殿区的展示效果,丰富展示信息,具有极强的沉浸感。使盘龙城遗址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的优秀典型,为遗址类博物馆本体保护、展示、利用提供了思路,在良渚、二里头、屈家岭、凌家滩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中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实践,为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盘龙城智慧。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她全面主持完成二个国家级项目:盘龙城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和遗址核心区一期环境整治工程,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在全国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建设中首屈一指,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学者及同行的高度认可,被认为“是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中的优秀典范,在全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秉承新发展理念,
  带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屡获殊荣


  图/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基本陈列布展中 右一为万琳
  她主持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陈列《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列》方案的编写和展览设计与施工。在如何体现考古遗址博物馆陈列特色上,她进行了大胆尝试,及时高效地将学术成果转化到陈列展览中,创新运用了边参观边体验的展览形式,提升了展览的学术性和参与性。国家文旅部、国家文物局主要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盘龙城遗址基本陈列是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展览专业的“教科书”。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先生认为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目前全国最好的考古遗址公园,基本陈列是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翘楚。该展览荣膺第十七届中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2018年,她带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获得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田野考古三等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益惠民第一名、科技创新第三名。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盘龙城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同时入选《“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学术研究的带头人,
  始终坚守一线做研究
  万琳同志强调学术研究,注重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她主持召开了“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古资产保护利用盘龙城论坛”等学术会议,完成了盘龙城宫殿建筑的复原研究、盘龙城人口及城市规模研究、盘龙城印纹硬陶等陶系对比研究等十余个专项研究,研究成果支撑博物馆陈列和遗址保护展示。她利用“黄鹤英才(文化)计划”,完成了盘龙城遗址钻探系统升级扩容项目;
  工作再忙,她也不放松学术研究。近三年来,她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专业论文主要有《考古》:《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商代墓葬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2—2017年盘龙城考古:思路与收获》;《中国博物馆》:《对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原创临展策划的实践与思考——“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策展回顾》;《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考古学与遗址类博物馆的建设运营——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为例》等。
  万琳同志入选2015年度“黄鹤英才(文化)计划”;2017年,荣获武汉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荣获中国田野考古三等奖;2019年获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十年杰出贡献人物”,湖北省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注重人才培养,
  是青年人成长的引路人
  万琳同志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人员,她深知专业人才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她制订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人才培养计划,自2015年以来,持续招录了15名全国重点院校的考古等专业研究生。她为大家搭台子,压担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特长,为大家提供锻炼的机会。她不仅在专业上精心培养,在思想品德、管理能力、团结协作方面更是严格要求,为文博事业发展储备了一批有专业、有视野、有格局、有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021年、2022年,由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年轻人独立策划、实施的《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全面呈现了这个年轻团队的能力与活力。
  回首来路,轻舟已过万重山,展望前程,快马加鞭未下鞍。如今的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备受青睐的网红打卡地,武汉文化的新名片,城市文化传承的至高点,文化事业的排头兵,2019年开放以来,每年接待观众约80余万人次。万琳同志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秉承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系统谋划,明确目标,推进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从城市之根的守护者到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荣幸当选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能获此殊荣,我要感谢赋予我一展长袖舞台的各级组织,感谢给予我无私指导的各方面专家,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团队——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全体同仁。
  我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的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商代早期城址,主要反映了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3世纪中原文化向南扩张,在长江流域形成中心城市的社会景象。她既是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的中心,也是商代南土中心城邑,更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它的发现实证了长江与黄河同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2013年,我来到盘龙城遗址筹建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文博战线的一名老兵,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我竟然忐忑不安起来。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没有固定模式,如何建设有盘龙城特色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如何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考古遗 址博物馆?这是我从业三十余年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信念指引道路,道路通往梦想。从2013年到今天,我带领团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不懈的探索、创新,完成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从立项、挂牌,到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丰硕的考古研究成果,培养了扎实的事业发展人才。回顾这十年,我有几点心得体会与各位分享。
  一、改革开放的深化,夯实了盘龙城遗址发展的平台。 盘龙城遗址恰逢其时,赶上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的步伐。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湖北省、武汉市对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用工作作了顶层设计,各部门积极配合,为探索遗址公园建设的思路,创新遗址公园建设的良性发展模式搭建了平台。我能参与其中努力工作并取得成就,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以及坚守在各个岗位上同仁们的付出。
  二、科学探索的突破,沉淀出盘龙城遗址建设的智慧。 我带领团队大胆探索,成功摸索出了一条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新思路。面对中国土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难题,我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成功解决了我国大遗址保护中遇到的普遍技术性难题。在大遗址保护与展示手段上的创新与突破,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为大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利用提供了思路,在多个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中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实践,为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盘龙城智慧。特别是面对各种主观上、客观上的难题,比如各方利益错综复杂;保护经费需求大,见效难;土地财政的压力等等。在我们保护大遗址的智慧和决心面前,最终都被一一化解。
  三、创新高效的策展,丰富了盘龙城遗址成果的转化。 我带领团队砥砺前行,追逐梦想,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我主持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基本陈列《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方案的编写和展览设计与施工。在如何体现考古遗址博物馆陈列特色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及时高效地将学术成果转化到陈列展览中,创新运用了边参观边体验的展览形式,提升了展览的学术性和参与性,实现了遗址类博物馆展览的一次突破。2020年,展览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近两年来,我院先后策划临时展览“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均为全国同类展览中的首创,微信阅读量10万+,开辟了临展话题#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阅读量超过670万。这些成果,无一不依赖于扎实的学术研究和高效即时的学术成果转化。可以说,创新思维已融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方方面面。正因如此,2022年,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被评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四、团结奋进的精神,粹炼出盘龙城事业发展的团队。 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践者中的一员,我体会到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与管理不同于以往单纯的文物工作,跨界较多,涉及到多部门和多领域的协作,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公园的建设与运营这样庞大繁杂的课题。
  于是,我主动换位思考,争取各方理解,让考古研究、文物保护理念渗透到建设者和管理者之中,提升其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特别是盘龙城遗址的失地农民,这些年来,他们已成为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我也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
  作为主要负责人和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人员,我深知专业人才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员工队伍是一支有活力有能力的团队。早在2014年,我们就制订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人才培养计划,自2015年以来,持续招录了15名全国重点院校的考古等专业研究生。我为大家搭台子,给他们压担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特长,为大家提供锻炼的机会。在精心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管理能力、团结协作方面更是严格要求,为文博事业发展储备了一批有专业、有视野、有格局、有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构建了全新人才管理机制。在年轻专业人才中实行项目负责制,培养了一批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原创策展的青年人才。
  正是这样一支拼搏奋进的团队,秉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最小的投入,实现了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的最大效益。
  弹指一挥间,旧貌换新颜。十年来,盘龙城遗址已从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建设成了遗址原状展示、遗址公园环境展示、遗址博物馆文物展示相映成趣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武汉文化的新名片,城市文化传承的至高点。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我自知,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任重道远。
  在有幸获得这一宝贵荣誉之时,我将视荣誉为激励,不辜负曾经的努力,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更加努力工作,接受新的挑战,为文博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我将带领团队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
  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有计划开展考古发掘,深入挖掘遗址内涵,加强考古成果的转化、阐释与传播。秉承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系统谋划,明确目标,推进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编辑/楚小游
  来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审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
  编发/湖北文旅之声
  - END -
  本公众号为公益文旅宣传,如有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致电删除。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