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团登晴川阁:立于江畔,寻大禹与武汉的传说︱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一一湖北千里长江行
2022-07-25 21:36:00 来源: 汉网
  长江网记者刘远航
  “西别晴川出汉关,扬帆东下水云间”“大别山之麓,晴川景最明”……晴川阁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之处,拥有依山就势筑台阁的雄奇风貌。7月20日,“沿着长江读懂 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武汉行探访团登阁瞰江,看烟波浩渺、江流苍茫,探寻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
  古人带你解锁江景新视角:“槛外分两汉,云中辨岳衡”
  晴川阁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


  探访团成员在晴川阁观景台拍照打卡。长江网记者王海 摄
  登上晴川阁,不少探访团成员感到惊喜:“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处打卡两江交汇江景的绝佳视角。”讲解员指着远方说:“在这里,我们和黄鹤楼隔江相望。”
  “槛外分两汉,云中辨岳衡。”清代诗人何人鹤曾在《晴川阁》中这样描写道。龟山山麓遍布莲花湖、月湖、古琴台、晴川阁等许多胜迹,湖光山色,花红柳绿,令人怡然。但诗人极力推崇的却是晴川阁。
  晴川阁位于江汉合流处的禹功矶上,凭着楼廊的栏杆北望,但见汉水自西北迢迢而来,汇入长江,恰似阁分二水。向南望去,遥见南岳诸峰,层峦叠嶂,在重重浮云间时隐时现,依稀可辨。


  探访团冒雨游览博物馆。长江网记者王海 摄
  讲解员在现场介绍:“在诗人看来,登晴川阁至少可以领略这么几种景致:一是大江潮涌,吞没荆江之月;二是鹤楼冲天,势压武昌全城;三是江汉朝宗,禹矶中分二水;四是长烟空濛,衡岳依稀可见”。
  探寻大禹在武汉的传说,“龟山”这样得名
  大禹治水传说源远流长,历经各朝代和时期的流传、记载、考证,经久不衰,家喻户晓。2021年,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武汉大禹治水传说”项目依托丰富的大禹文化资源和重要传承价值,名列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馆长、晴川阁管理处主任刘国斌研究员告诉长江网记者:“民间关于大禹治水武汉的传说内容丰富,史料文章中记载有:龟蛇锁大江、灵龟镇怪化龟山、大禹治水收赑屃、大禹贮粮米粮山、禹种殿前柏等。”
  据传,来到江、汉交汇之地治水的大禹,上达天庭,命天神捉拿水怪。眼见神怪相斗,难分高下,大禹速遣治水大军中的灵龟大将助阵。随着两声巨响,灵龟与水怪同归于尽。灵龟腹甲被戳穿,水怪头骨被砸碎。
  霎时,江、汉平和,云梦泽风平浪静。英勇牺牲的灵龟则化作一座山峦,矗在江、汉汇流一侧,永镇水怪于山底,成就大禹治水的功德,守护江、汉平安。江汉人感念灵龟大将,称其化作的山峦名为“龟山”。
  “传说虽不能及,但走进博物馆,人们依然能触摸到历史厚重的实感。”刘国斌介绍,博物馆内错落分布的禹稷行宫、禹碑亭等都是为了纪念大禹而建。其中,禹稷行宫是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也是武汉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建筑,2013年被增补为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禹治水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图腾之一
  “水孕育了长江文明、黄河文明,而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是 中华文明的摇篮。 中华文明的很多文化基因、精神内核,从大禹治水等传说中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刘国斌认为,大禹精神的内核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大公无私,造福于民的奉献精神。
  “大禹治水精神,体现了 中华 民族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几 千年来,大禹治水一直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图腾之一。”刘国斌认为,大禹精神对建设新时代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维护群众路线、创建廉政社会、选贤任能、扶贫 开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各项利民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


  讲解员正在介绍大禹治水的传说。长江网记者王海 摄
  说到“沿着长江读懂 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刘国斌给予高度评价:“从人文典籍、考古发掘、地质地貌等多方面呈现各种不同的长江文化元素,有助于让更多群众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探寻历史的渊源,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这里既有‘晴川杰阁势巍然,徒倚危栏览大千’,也有‘登临窥禹踪,挂席又南征’。”刘国斌说,晴川景期待着更多人来发现,大禹治水的踪迹等待更多人寻觅。
  【编辑:熊展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