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北省城市书房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2-07-25 20:42:00 来源: 湖北省图书馆
  关于湖北省城市书房建设的几点思考
  刘伟成(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


  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旅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2021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基层文化场馆提档升级,建设群众身边的十五分钟文化体育圈”的要求。为此,省文化和旅游厅专门发布《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指导标准》。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在省图书馆的示范和带领下,都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城市书房+社区”“城市书房+景区”“城市书房+商圈”“城市书房+园区”等建设模式,将书房嵌入式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湖北全省已经建成141个城市书房(包括文化大院)。为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城市书房”和“文化大院”建设的新路径,省图书馆于去年于7月16日-18日在咸宁召开城市书房现场会及骨干培训,全省共计有70多位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参加培训,培训邀请到浙江图书馆和宁波市图书馆的馆长亲自来介绍浙江的总分馆及城市书房建设经验。武汉、咸宁、襄阳、黄石、孝感等地图书馆馆长也分别汇报了各自城市书房建设的经验和情况。另外,省图书馆还起草了湖北地区城市书房建设指导意见和湖北地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建设运营城市书房上,普遍依托总分馆制,对书房进行业务指导,实现书房与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通借通还、双向流动,方便读者就近自助借还。在服务的便民化之外,城市书房还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主题书房,为群众提供亲子阅读、讲座论坛、阅读分享、艺术培训、文化创意产品展示等特色活动。特别是武汉以阅读空间建设为抓手,努力推动“12分钟文体圈”建设,已建成及将建成城市书房近20个,拥有汤湖“微书房”和少儿图书馆“薪火书屋”等20余个城市阅读空间,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展提供助力。武汉市已经基本建成以武汉图书馆为龙头、区级图书馆为骨干、街(乡镇)和社区(村)文化站为基础、流动设施为补充、数字服务为延伸、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全市16个公共图书馆中,11个为国家一级馆。建有50个街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147个地铁自助图书馆。
  三种代表性建设模式
  (一)“城市书房+写字楼”。现代都市中越来越多的商务楼宇聚集了很多白领人群,他们平时工作基本上都非常忙碌,根本无暇到图书馆去阅览书籍。正因为如此,当前很多白领人群对阅读空间的需求非常强烈,但凡有闲余的时间,都会选择到图书馆去阅读。因此,在写字楼、商务楼宇中建设城市书房,无疑能通过把文化服务推送到身边的方式,很好地解决白领们的阅读需求。如武汉建设的“铂仕汇”书房,就是一家写字楼建书房的成功案例,也是武汉第一家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该书房建筑面积142平方米,地处黄金地段,藏书8000余册。从开放的第一天起,就受到附近白领们的广泛欢迎,去那阅读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建设标准高,自动化管理特色突出,受到了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2021年,武汉市进一步在12个商贸聚集区打造了图书角,把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直接延伸到市民身边。
  (二)“城市书房+景区”。同时,在很多旅游景区中,往往缺少一个可以让游客休息、放松心情的地方,而城市书房的建设正好弥补其不足。自从2019年文化和旅游机构合并以来,在景区建设文化设施就成为文旅融合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景区内设置城市书房,既可以增强景区的文化服务功能,还可以增加游客的驻留时间,增加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是城市书房建设的一种全新模式。比如,蔡甸区图书馆重点把花博汇湿地边的老式渔棚改建花博汇百花书房,独具景区地域特色和田园风光。同样,武昌区在打造百年老街昙华林历史文化风貌区时,建设“云曰书馆”城市书房,将原有的电影放映空间改造成阅读空间,以电影文化为特色,现场有老式的摄像机、胶片放映机、母带、场记板等陈设,并通过提供各类图书馆服务,强化其城市书房的功能。
  (三)“城市书房+书店”。书店是城市书房的天然之地,以武汉市为例,目前在武汉市有各类书店1000余家,其中德芭与彩虹书店、卓尔书城、时见鹿书店、文华书城、三联书店等都是极具特色的书店,公共图书馆可以与书店合作,在书店内开辟免费阅读空间和免费活动区域,这样,可以在不增加书店支出的情况下,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人气。近年来,已有汉阳区图书馆和江岸区图书馆纷纷尝试与书店合作,在汉阳区的诚信汇·物外书店和卓尔书城打造了多个阅读活动品牌,同时还在卓尔书城首创了“共享书架”服务,为公共图书馆与书店的合作提供了有益探索。曾经是“武汉最美书店”之一的物外书店,如今焕新归来,由武汉图书馆倾力打造,成为汉口第一个开在优秀历史建筑里的“江城书房”。此处保留了大楼的建筑结构和原有室内格局,将馆内刷成亮眼的克莱因蓝与橙色,白色的水磨石地板、5.2米的挑高空间、空出来的中庭都显得整个书房宽敞明亮,增加了拱门状桌隔板、躺椅书座等有趣小设计。青山区图书馆和钟书阁合办的红坊·城市书房,利用书店的阅读空间打造更具特色的城市书房。红砖红梯、镜面设计让室内光影交错,成为江城时尚网红打卡地。
  昭君书屋:六方合力的典范
  以湖北西部山区昭君故里兴山县为例,近两年在“城市书房+景区”上积极开展了大胆探索,取得显著效果。如“昭君书屋”设在著名的朝天吼4A级景区高岚大峡谷中心地段,拥有5000余册藏书,书房内昭君文化丛书专柜、儿童阅览专区、数字借阅机一应俱全,游客们在畅游景区、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能亲身感受海量知识和昭君文化的魅力,成为远近闻名的景区书房。其主要做法来源于六个方面。
  1.政府作为主导。省文旅厅在“总分馆建设指导意见”中,把兴山朝天吼景区作为全省重点予以支持。县委曹宏伟书记亲自命名“昭君书房”,吴浩县长到现场对书房建设提出具体指导。
  2.实现三级联动。朝天吼景区昭君书房由省市县三级图书馆联合推动,建在景区漂流园内。
  3.联合企业共建。在“景区书屋”建设中,高岚镇旅游景区管理处,无条件提供了位于景区中心地约400平方米(原属于游客接待中心)的房屋,作为建设“文化大院”使用场地。省图书馆已向朝天吼景区配送图书10000余册,今后还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让“昭君书房”充满城市温度。
  4.推动书景融合。昭君书房选址在游客心仪之地——房车露营基地,充分考虑到了游客需求不仅限于游玩探险,还希望在这里体验到昭君文化和人文风情。为此,县图书馆为其精选一批建筑艺术、音乐、旅游、娱乐等类书籍,供游客阅读、打卡使用。能够在山野之中觅一方清静之地,手捧一本书,闻着书的墨香,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享受读书的快乐,受到市民和广大游客的欢迎和好评。景区还顺势引入茶吧、咖啡吧、特色小吃等项目,在方便游客借阅图书、享受静谧阅读时光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收入,让景区更加有文艺范儿。
  5.加强统一管理。为确保景区书房管理规范,县图书馆加强了服务指导,按照“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资源配送、统一技术支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管考评”建设标准,指导书房整体设计和运营管理。同时,对朝天吼景区“文化大院”运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帮助景区建立长效图书管理机制。
  6.提倡开放共享。景区书房的定位,更多是传播昭君本土文化,书房内醒目位置设置的“昭君文化丛书”专柜,让本土作家的作品有了“栖居地”,也激发了全县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激情和动力。同时,朝天吼景区作为首批“宜昌市中小学研学旅游基地”,昭君书房和文化与教育、实践与创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对书房未来发展的思考
  首先,必须进行旅游与研学的深度融合发展。其次,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实现设施良性运转、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
  对当前书房建设的热现象必须保持清醒,要有冷思考。当前湖北省高水平、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供给相对还比较缺乏,文化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尤其全省城乡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千差万别,公共资源不均衡。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摆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图书馆面前的一个突出任务和重要课题。以总分馆制和城市书房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推动以“楚天书房”为标志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发展,全省各地应围绕本地优质资源,按照“边建设、边总结、边发展”思路,积极推行“城市书房+N”模式,开展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书房建设模式。要“筑巢引凤”,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让广大市民充分领略城市书房的魅力,让人们走到哪儿都有书香的陪伴,让众多城市书房真正成为都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原文刊于《图书馆报》2022年7月22日总第729期
  编辑:鄂小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