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明·荆楚印迹 | 荆州城墙包砖墙体最早始于五代
2022-07-04 22:30:00 来源: 湖北文旅之声


  最新考古发现: 荆州城墙包砖墙体最早始于五代


  图/荆州城墙11号马面遗址发掘现场,考古工作人员在五代城墙的外墙包砖中发现六朝时期侍女纹饰砖
  6月1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荆州城墙11号马面考古发掘现场获悉,考古人员首次发现了荆州城墙“墙包墙”的重要现象,确认荆州城墙包砖墙体的最初年代肇始于五代时期。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689年至公元963年,先后有楚、晋、齐、梁、后梁、荆南6个政权的34位帝王在此建都立国。”荆州博物馆副馆长李亮介绍,作为荆州的重要标志,荆州城墙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保存状况好,被誉为“南国完璧”。


  图/荆州城墙11号马面遗址发掘现场,五代城墙外墙包砖中的纹饰砖
  此次荆州城墙11号马面考古发掘工作要追溯到2019年3月。李亮介绍,所谓马面,就是冷兵器时代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在城墙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会建筑一个突出的矩形墩台。荆州城墙有25个马面。这次考古发掘在荆州城墙11号马面修缮过程中,发现明代墙体的下部有一段青砖垒砌的墙体,我们遂第一时间申请进行考古发掘,以确认城墙11号马面段墙体的年代、结构等情况。
  荆州城墙11号马面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田勇介绍,这次考古发掘,目前发现荆州城墙共分4个时期,分别是五代、宋、明和清,明确了不同时期城墙墙体的营建方式不同。五代时期城墙为土城垣内外包砖,包砖为错缝垒砌而成。宋代城墙分为三期:一期城墙直接在五代城墙内侧加筑夯土护坡而成,并沿用五代时期的外墙;二期城墙在一期城墙夯土护坡上加筑夯土而成;三期城墙在二期城墙顶部加高1.06米,由砖瓦残片夹土夯筑而成,顶部有青砖铺设的墁铺。清代沿用明代城墙,墙体距城内地表高约10.35米,土城垣高约8.85米。


  图/荆州城墙11号马面遗址考古发掘区场景
  在11号马面考古现场15米深的解剖沟里,考古队员将土城垣按照年代分区,并用白石膏线进行标记。现场多个壁面中裸露出的砖体上,有着不同朝代的纹饰,如五代时期的六朝侍女纹砖、观音纹砖等,考古队员对这些纹砖均进行了图片采集和标注。
  据了解,荆州博物馆此前曾对荆州城墙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1988年考古发掘了卸甲山西侧城垣,城墙解剖发现五代至明清时期遗存,以及较多明代文字砖;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对城墙体进行了解剖性考古发掘,发现隐藏于城墙内侧的宋代砖墙、五代时期砖墙以及叠压在现存城墙之下的三国、两晋时期的土城垣,发掘出土文物1500余件。
  为了进一步验证、探究荆州城墙墙体年代,田勇表示,还将继续对11号马面考古发掘现场的五代土城垣进行解剖分析,看能否找到更早期的荆州城墙墙体。
  听闻三国事,每欲到荆州
  五黄六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登上荆州城墙小北门城台上的雄楚楼,瓮城、护城河尽收眼底,不远处的得胜街显得古朴而宁静。民间传说关羽水淹七军班师凯旋,正是从这里进入荆州城。
  “湖北是三国文化资源富集地。”荆州博物馆副馆长李亮介绍,三国时期,湖北是魏、蜀、吴三国必争之地,是三国历史发展的中心地带。赤壁大战、夷陵之战、荆州争夺战、西晋灭吴之战等三国时期重大战役都发生在湖北。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一大批三国历史人物曾活跃在荆楚大地,湖北有大量与三国文化相关的文化遗迹。
  2022年2月至5月,我省组织开展的湖北三国时期文物专项调查显示,湖北境内三国时期古遗址、古墓葬共有247处,其中古遗址86处,古墓葬161处。从三国文物资源分布看,以荆州、咸宁、鄂州为中心的鄂东南、鄂南、鄂东是湖北三国文化密集群。三国时期主要时代背景之一就是战争,因此现存的三国遗址多具有军事功能,与战争密切相关,其中一半遗址为军事设施或古战场。即便是古城遗址,也是兼具城市发展功能、军事防御功能,同时又是重要战争的爆发地,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
  据《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记载,关羽北攻曹仁,听闻荆州城已遭东吴吕蒙袭取,仰天长叹“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1997年至1998年,荆州博物馆配合荆州城墙维修,解剖发掘仲宣楼附近坍塌城墙,发现了三国两晋时期的土城垣,且1800多年来,没发生大的城垣移位。考古专家认为这与典籍记载“关羽筑城”相吻合,结合其他考古成果得出论断:荆州城墙是我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垣发展演变以砖城垣为主、土城垣为辅的唯一古城墙。
  除了荆州古城遗址外,荆州还有洗马池、跑马泉、落帽台、偃月城、红血巷等三国遗址。专家认为,这些三国文物资源的人文内涵丰富,对研究三国历史及其宗教信仰、葬俗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以《三国志》为原型,汇集了民间传说、戏剧,加以艺术虚构,创作出《三国志通俗演义》,把正史转化为通俗文化。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三国演义》广泛流传,对后世、对华人文化圈产生了深远影响。李亮表示,“三国文化”是三国时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的总和,并以此为源,以三国故事和三国精神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
  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教授孟修祥认为,关羽是三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关羽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候基本都在荆州,荆州不少三国遗址都流传着与关羽有关的传说,农历正月和五月十三,荆州的老百姓都会前往关帝庙举行大型庙会,开展玩龙灯、划莲船、骑马射箭等民俗活动。透过这些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我们能看到关羽身上特别突出的‘义’的精神内涵,他也因此在伦理道德层面被中华文化圈推崇。”孟修祥说。
  有专家表示,湖北是三国文化资源大省,近年考古发掘出土三国文物和遗址遗迹数量不断增多,在全国位居前列。保护和开发好三国文化资源,对于推动湖北打造特色长江文化,由文化大省向文化特色强省迈进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章推荐


  长江文明·荆楚印迹 | 石家河进一步破译 “早期中国”密码
  编辑/楚小游
  来源/湖北日报
  编发/湖北文旅之声
  - END -
  本公众号为公益文旅宣传,如有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致电删除。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