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记者李子云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11日讯(记者李煦)一项历时将近20年的计划终于告一段落了。《论国学》《论孔子》《论老子》《论慧能》,再加上今年1月出版的最新一本《论儒道禅》,武大教授彭富春的“国学五书”全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完毕。
一个新的、国家级的项目已经启动。《论国学》英译项目获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此前,该书韩文版已于2016年立项,由韩国学者翻译出版。
这俨然是彭富春的第二次漫游。
彭富春,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李泽厚教授、海德格尔晚期弗莱堡弟子博德尔教授。
第一次漫游是他从江汉平原出发到珞珈山,再到京城、到德意志,然后复归珞珈山,一个农家子弟漫游归来,学了满满一脑子海德格尔,然后一头扎进中国国学,在21世纪初立志写出堪与西方学界对话的国学著作。
《论国学》
这一次,《论国学》作为国家项目登上对外传播舞台,彭富春在用他的才学和影响力“漫游”。
在他的自传《漫游者说》里,他写道,“世上的漫游有种种形态,但最伟大的漫游是在边界上,因此最伟大的漫游者是那些跨越边界的人,是那越境者,是那冒险者,边界是临界点,也就是危机之处,危机本身包括了危险和机遇”。
彭富春无疑跨越了边界,作为解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他并不盲目吹捧或者美化他的研究对象。在一篇文章中,他发出了严厉的批评:“中国思想一向分为儒道禅三家,到唐宋以后甚至三者合一。尽管如此,儒家思想仍是其主流。但儒家的致命征候不仅在于其僵化、陈腐,而且在于其虚伪和伪善。它以谎言代替真理,并掩盖了真实。由于儒家的学说不仅是理论的,而且也是实践的,因此它全面地规定了人们的存在、思想和言说。但一种虚伪和伪善的思想对于人们有何意义?它只能束缚人们的天性并扼杀其生命。”
《论孔子》
被彭富春跨越的,还有学术、法律、政治与公共生活的边界。当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曾经写议案批评“国学热”乱象。看到孩子们被老师安排穿上“汉服”,齐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他称之为“掺了三聚氰胺的奶粉”。他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大代表和专家,他率先倡导在小学语文中加大古文教育的分量,开设书法课。
2007年,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提交了《关于尽快恢复亲属容隐制的建议》。这一提案是由郭齐勇教授起草、彭富春教授修改后提交的。多年以来,彭富春和他的朋友们不断呼吁修改那些鼓励亲人相互告发的条款,修改这些条文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人权、亲情权、容隐权、缄默权、隐私权。5年之后,2012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审议通过,其中第一百八十八条明确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论老子》
彭富春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提出亲属容隐制的吗?读+记者专访他的时候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直言不讳:“跟孔夫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不是一回事,我是基于哲学做出的判断,法的最高形式理论思维就是法哲学。”
《论儒道禅》
在采访中,彭富春处处流露出直言不讳。谈及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求学经历,他说很多人喜欢美化那个年代,其实那时没什么学术创新,都是翻译;说到“美化”,又顺便讲起“很多人也喜欢美化民国,神化‘大师’”。谈及现在外国人“捧”中国、中国文化“热”到海外,他说:“有钱有实力了嘛,自然有人趋之若鹜,其中有虚伪的成分,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