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讯(驻浙江记者 骆 蔓)日前,一台名为《山海和畅》的民俗文化晚会在浙江省台州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拉开了2018和合台州民俗文化季的帷幕。800多位市民沉浸在民俗舞蹈、原生态歌曲等文化节目中,大呼过瘾。“舞台效果很好,节目也非常精彩,让人意犹未尽。”台州观众蒋丽萍兴奋地说,“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参加文化活动,文化馆举办的公益培训选择很多,大家都抢着报名,使我们的业余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2017年初,台州市在浙江省率先提出打造全市域文化共建共享品牌,启动实施了以“日日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项目、季季有节庆”为目标的2017·台州文化年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以和合台州民俗文化季、书香台州全民阅读季、山海台州书画艺术季、大美台州精品展演季为内容的“文化四季”奏响文化最强音。台州好风俗展演、台州好书房评选、台州好书画大赛和台州好唱腔大赛等129场次系列文化活动在城乡大地铺开,引发5000余场次市县联动活动、3万多场次基层文化演出、超100万人次群众受益……
“这些活动不仅扎实推进了台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也为台州建设‘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台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吕振兴透露,今年,台州市将进一步聚焦公众文化需求,集聚各类文化资源,启动升级版的2018·台州文化年系列活动。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心血,当前示范区创建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理应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创先争优。”台州市副市长吴丽慧表示。
台州市文化馆副馆长项卫兵介绍,目前,台州市县两级文化馆200多名业务骨干已对口落实联系村(社区)300多个,累计开展业务培训指导1000多场,就地组建群众文化团队近400个。全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在职员工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超过15天,乡村两级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年人均受训5天以上。数据的背后是台州市实施的“万名文化大使”培育工程、镇村“两员”(每个乡镇文化站落实3名以上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均配备1名以上享有公共财政补贴的专兼职文化管理员)全覆盖、文化馆干部下基层“五个一”工程(挖掘和培养一个特色传统项目,带出一支文艺骨干队伍,组织开展当地一次有影响、跨区域的文化活动,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创作一部新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乡镇文化员回归工程、村(社区)优秀专兼职文化管理员奖补工程、“乡土艺术家行动计划”和文化队伍全员培训计划的累累硕果。“今年,我们将重点围绕‘创作、团队、服务’来开展工作,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台州传统特色的精品,培育更专业的创作队伍,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项卫兵说。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在基层,关键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台州玉环市副市长王超强调,“采取‘政府+服务机构+文化礼堂+志愿者’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打造‘后援团’,实现项目化管理和公益化配送;建立名家工作室、文化馆专业人才、乡土文化能人等文化人才结对机制,打造‘亲友团’,确保基层文化设施门常开、人常在;完善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打造‘智囊团’,吸纳乡贤名人、民间调解组织、老年协会等参与基层文化设施日常运行管理。”
此外,台州非遗馆、黄岩博物馆、临海博物馆、三门大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宽阔簇新的文化场馆、不打烊的“和合书吧”、家门口的基层文化设施构建起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同时,文化与科技互促共进的活力逐渐展现。2017年9月,汇聚全台州领域的文化活动和1000余家文化场馆资源的“台州文化云”一站式互动平台试运营。台州市各类文化活动均实现平台实时直播,2017台州好唱腔颁奖晚会暨《越华如水》经典越剧音乐会在线观看人数达20.9万,成为台州市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缩影。全市文化系统微信公众号矩阵初步形成,“指间文化”依托42个公众微信号和6个数字化信息系统,打造没有边界的文化共享世界。以台州市三门县为试点的农(渔)村数字文化广场建设,投资800余万元,在欠发达地和偏远山区(海岛)规划建设了首期17个集文娱、休闲、健身、教育为一体的农(渔)村数字文化广场。
台州市艺术节、广场文化月、城市艺术季、文艺名家展演工程、台州市民讲堂……一个个公益群众文化品牌竞相绽放;“文化超市”“文化低保”、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小时市民书房、文化特派员……一项项贴近群众的举措推陈出新,台州正以高水准的艺术演出、全方位的地域覆盖、精准化的惠民措施,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新成果,不断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