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讯(文/宾 阳)围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广西都安县三只羊乡可力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群众,近日乐享了一场民族风情浓郁的文化大餐——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等联合主办的“啃下硬骨头·共同奔小康”扶贫故事走乡村巡演活动举行,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农民歌唱大赛、山歌会、采茶戏巡演……今年春节期间,广西博白县各乡镇、村屯的文化活动比往年都多。从正月初一到初五,经过五轮角逐,退伍军人宾龙荣获博白县永安镇农民歌唱大赛亚军,决赛当晚,他的亲友团竟然达到了200人。“春节如此,平时也不冷清。”博白县文体广电局局长张晓东说,博白县各乡镇、村屯组建了不少山歌队、采茶剧团、木偶戏团、龙狮队,加上市里、县里的文化下乡活动以及镇里组织的文艺演出,村民们一年四季可以看到各种演出。“这得益于农村文化设施的完善和文化社团的发展壮大。”张晓东说,从2009年开始,广西大力推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以博白为例,目前全县建成197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62%。
“客观而言,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农村更加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相对较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黄松表示,广西将全面实施文化兴盛工程等六大工程和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连续3年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县级、乡镇文化基础设施,每年投入2亿多元丰富基层公共服务资源。
“岭南乡村‘小桥流水人家’最生动的案例,一个‘古’字构成了江口村的灵魂。”今年春节,来自东北的驴友李冬冬在广西灌阳县江口村住了3天,这里吸引她的就是“古”字。近几年,在当地有关部门扶持下,江口村立足“古”字写文章,先后对56幢古民居、古石桥和古商业街(巷)进行保护性修缮,恢复重建古码头、古衙门,加强保护文物遗址,振兴传统手工艺,成效显著,成为方圆百里的旅游名村。“留住了乡愁,美化了乡村,迎来了游客,发展了经济……”面对春节黄金周很旺的游客人气,江口村村民阿强感叹“家乡更可爱了”。
和江口村一样,按照“宜居宜业宜游”思路,广西恭城县突出“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吊脚楼、木格窗”等瑶族建筑元素,全域规划建设美丽乡村,高标准完成7个集镇和500个村屯。
江口村、恭城县是广西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的缩影。2015年至2017年,广西公布三批自治区级传统村落名录,共有659个古村落上榜。2018年,广西提出启动幸福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乡土特色示范带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申报名录、建档挂牌、立法保护、改善人居环境等都非常重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谢日万表示,传统古村落保护刻不容缓,广西正在探索和实践立体的保护新模式。
今年2月8日,柳州市柳南区与广西荣和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开发利用当地非遗项目螺蛳粉制作技艺,共同在柳南区太阳村镇打造螺蛳粉特色小镇。“这一方面发展产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传承特色文化,保护青山绿水。”柳南区文体局局长覃捷说。
2018年,广西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重点支持县域和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县一拳头产业”。“未来几年,将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严霜表示,主要是加强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指导;建设特色文化小镇,推动全区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支持民族风情演艺产业发展,促进文艺创新性融合,拓展和完善产业链;推动《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