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50条”擦亮上海文化名片
2018-01-09 09:54: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报讯(记者 洪伟成)2017年7月,China Joy上海游戏展展会门口排起了蜿蜒的长队;上海书展近千米的“书虫”队伍绕着展览中心首尾相连的阵势成为令人难忘的景象。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上海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得益于上海多年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扶持和环境优化。自2011年,上海市区两级便分别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合力推进上海文创产业发展。2017年12月14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上海“文创50条”),为推动上海文创产业在“高原”上造“高峰”再添助力。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表示:“‘文创50条’是对上海历年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各项政策的集大成,是文创产业上海经验的成果。”
“‘文创50条’始终坚持在产业领域上聚焦重点,在实施路径上强调操作落地,在政策支撑上务求解渴管用。”翁铁慧概括了“文创50条”3方面较为突出的特点与亮点。
深耕文化沃土发动文创引擎
深厚的文化土壤,是上海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可靠基石。作为中国电影发祥地,上海电影票房位居全国第一;而上海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网络文学产业总值目前也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一半。与量的发展同步,上海文创产业也有质的飞跃。以影视业为例,2017年,上海共有10部影片票房过亿,《功夫瑜伽》和《乘风破浪》创造了上海同档期有2部票房过10亿大片的市场纪录;上海出品的《我是医生》《村戏》《陆垚知马俐》和《我们诞生在中国》在“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等重要奖项评选中有所斩获……此外,上海的网络文学也精品迭出,由原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组建的阅文集团总部落户上海,拥有1000万部作品储备、400万名创作者,覆盖200多种内容品类,用户多达6亿。《琅琊榜》《芈月传》《步步惊心》等热门影视剧,均由阅文的网络小说改编而来,阅文集团旗下平台作家数量占中国网络文学作家总数近9成。
这片文化沃土散发着文化磁场,吸引了博纳、阿里、爱奇艺、联瑞等业界具有影响力的制作公司与发行主体先后落户上海;立鼎、生动数码等高科技后期制作公司带着亚洲首屈一指的混音棚、制作基地落户上海;陆川、徐峥、宁浩、黄渤等名导名家也逐步把创作重点转移到上海。
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企业的“发展指数”
上海张江文创园区是全国首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阅文集团、盛大游戏、喜马拉雅FM等平台企业都在这里成长壮大。园区还孵化出亮风台、精灵天下、众人科技等一批成长性企业。作为园区管理机构,张江文创园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截至去年年底,园区文创产业营收达到1378亿元,预计今年仍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
政府变身“店小二”服务文化产业,有效激活了上海文化企业的激情与活力。上海市文广局局长于秀芬说:“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体系,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
此次“文创50条”注重问题导向。针对企业普遍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比如在用地方面,“文创50条”明确提出,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建设规范、不影响相邻关系以及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存量文化创意产业用地。针对部分产业在贸易便利化中遇到的“堵点”问题,如艺术品交易领域,“文创50条”提出将试点延长艺术品暂时进口货物通关单证有效期,联动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仓储”功能,提升艺术品通关、展示、交易的便利程度;同时,简化因公出国(境)审批手续,加强出口引导激励,完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认定管理。针对制约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痛点”问题,如在文化装备领域,“文创50条”确定将“设备研发生产纳入‘上海首台套政策’”支持范围,并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文化装备产品列入《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对标全球卓越城市助力“高原”上造“高峰”
今天的上海文化,在很多方面已在全国甚至全球有着重要影响。但对标全球卓越城市,能让海内外观众打着“飞的”来观看的演出还不多。作为传统的“文化大码头”,上海对顶尖人才的集聚度还不够。归结起来,上海文化在集聚度、辐射力和影响力上,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耐心培育,以有效的制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文创50条”正是以长远的布局规划和制度设计为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按照“文创50条”提出的总体目标,未来5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重镇;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同时,“文创50条”对重点领域的发展也有不同定位:影视创制、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直指“全球中心”“国际高地”,演艺着眼于“亚洲”,网络文化、出版业等则定位为“国内龙头”。
“抓文创就是抓发展,抓文创就是抓民生。”在上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强调。未来,上海市民将不用羡慕百老汇,因为市区市郊的剧场内便有看不完的优质演出;电影也不再是“奢侈品”,每个周末都像是在过电影节;网络视听原创作品任由挑选;文化创意产品时刻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