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记者 韩轩)这两天,一篇名为《〈爱乐之城〉音乐会车祸连连,真拿国内观众当傻子?》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里被疯转。其作者直指上周末在北京的一场《LALALAND 爱乐之城》电影原声视听大型交响音乐会出现演出“车祸”,后竟发现该场演出的乐队为临时组建的“散团”。其实,这样的情况,在电影原声音乐会市场中并不少见。
这位观众讲述的是12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上演的《LALALAND 爱乐之城》电影原声视听大型交响音乐会。该文作者指出:“最重要的钢琴solo和小号solo的表现更是难以恭维。”原来,电影《爱乐之城》片尾中有一曲小号独奏,电影中的乐手吹到g3的超极限音,这是整段音乐最为华彩的部分,也是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最想聆听的现场演绎段落。
然而,在北京的这场演出中,小号演奏出现明显失误:吹走了音。“说实话,这个音要在现场一次性演绎到位,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该文作者写道。其也认为,这段演奏的难度确实非常高,即便是国外知名乐手也未必次次完美。但此次演出的“车祸”不止这一处,而是“事故”频发,比如,钢琴伴奏、乐队配合都出现问题。演出结束后,该文作者还在微博上搜索到了同名音乐会在其他城市演出的视频,“重庆场、上海场,走音、乐队对不齐、进不齐的现象比比皆是,北京场也不例外。”
令观众感到更加气愤的是,根据北京市文化局9月14日公开的《北京市营业性演出准予许可决定(涉外营业性演出)京演〔2017〕0865号》文件显示,这场音乐会的演出团体并不是某家“有名有姓”的乐团。在公示文件的主要演员/团体一栏,甚至没有乐团的名字,而是松松散散地写着数十位演奏家的名字。据说他们中不少人是音乐学院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一些有经验的退休乐手。“这分明就是散团”“散团是真的,失望也是真的。”观众纷纷留言。
“在业内,这样的乐团被叫做‘电话乐团’。”打击乐演奏家、指挥家李飚介绍,这类乐团在国外其实不少,组织非常松散,没有办公地点,也没有固定的排练场地,“一有演出,乐手间相互打个电话,召集一下就成团了。”对于这一类乐团的存在,李飚可以理解,在他看来音乐演出市场确实需要不同的内容和层次,只不过,“这些团的水平确实有限。”
在首都剧院联盟理事长、中山公园音乐堂负责人徐坚的印象里,这类“散团”常常与影视原声音乐会绑定在一起。在北京的演出市场上,除了这次的《爱乐之城》音乐会,此前有过不少《天空之城》、宫崎骏、久石让主题的电影音乐会,“不排除一些演出商借热度赚钱。”在徐坚看来,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这类知名职业乐团,一般不会承接这样的演出,为这一类电影音乐会担任乐团的,确实有不少是民间临时组建的散团。
“我们不是不鼓励民营乐团做类似的演出,但也得以艺术品质为第一追求,不能随便排演两下就上场。”徐坚一语说中问题所在,“为什么常规乐团演出质量有保证?无论是北交等职业乐团,还是一些正规的民营乐团,乐手们都有严格的排练计划,演奏家对音乐的艺术呈现是有一定标准的。”
据透露,《爱乐之城》音乐会演出前留给乐团与指挥排练磨合的时间并不充足,重庆、北京场是2天,广州场是1天。演出现场是大屏幕播放电影、乐队演出的音画同步设计,可排练时完全没有将音画同步排练,这也导致演出现场声音与画面对不上,或是电影原声音量太大、把乐团声音完全盖住的尴尬情况。
“这种演出不可能长久。”徐坚认为,这种“糊弄事”的音乐会上演一次之后,下次观众应该都会擦亮眼睛了,轻易不会有人愿意为它买单了。但她也同时表示,这次“车祸”事件给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提了个醒儿,如果观众花钱走进剧场,却感觉受到了欺骗和伤害,对演出行业带来的影响极为负面,“从业者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水平,不能靠噱头蒙骗观众,剧院承接演出时也要更加谨慎,不能任由这种演出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