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展亮相清华艺博
2017-11-23 08:54:00 来源: 光明网

光明网讯 (记者 田呢)“布德尔的天赋特点就是极富生机。他的雕像是活的,我看到他在进行我几乎不敢想象的事情。”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这样评价他得力的助手和挚友安托万·布德尔。作为法国雕塑家、画家和教育家,布德尔的雕塑受罗丹美学思想的影响,但他最终开拓出一条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道路。日前,“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厅中38件青铜雕塑作品,2件油画作品,8件水彩作品以及素描及珍贵历史图片等,均来自法国布德尔博物馆的馆藏。展览聚焦布德尔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杰作,古希腊雕塑的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理念在布德尔的作品中融为一体。

  布德尔与《弓箭手赫拉克勒斯》

布德尔1861年生于法国蒙托邦的木工家庭,15岁获得奖学金进入图卢兹美术学校学习,8年后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因其富有创造力的性格与该院墨守成规的学院教学产生冲突,布德尔退学后经推荐进入罗丹工作室工作长达15年。直至1929年逝世,布德尔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艺术作品,同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他的学生包贾科梅蒂和里希埃,而中国观众熟悉的艺术大家刘海粟、庞薰琴、潘玉良等人也曾受教于他。

  安托万·布德尔 《带有正方体基座的战神阿波罗头像》

步入展厅,七个单元不仅呈现了布德尔由学习到掌握雕塑技术期间用作参考和汲取灵感的考古文物,同时集中展现了布德尔在不同时期重塑古代经典人物及题材的独特创作手法和理念。展厅中每一单元都力图对艺术家创作的形象进行延伸与关联性发掘,为研究布德尔的艺术提供了多重视角和珍贵资料。创新的数字系统更是使观众仿佛置身远在法国的布德尔博物馆和其工作室中,丰富了观展体验。

  安托万·布德尔《珀涅罗珀》

德国艺术史学家温克尔曼曾说:“正如海水表面波涛汹涌,但深处总是静止一样,希腊艺术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一切剧烈情感中表现出一种伟大和平衡的心灵。”这种“单纯”和“伟大”也深入到布德尔雕塑形象的内在肌理之中。布德尔不断从古希腊雕塑的古典理想美中汲取灵感,展厅中的作品都可一窥古希腊雕塑和建筑的影子。《帕拉斯的躯干》受希腊简化形式的启发,反映出布德尔风格发展的重要阶段;《阿波罗》系列创作指引着布德尔的双手、启发他的思想;《果实》的婀娜优雅被布德尔称为“雕刻出了纯艺术的血肉”,他在作品上雕刻了妻女的昵称;《泊涅罗泊》倾注了布德尔7年的心血,充满壮丽气势的结构,体现出原始的魅力;布德尔1914年创作的《垂死的人马》前围满观众,与树结合的人马身体犹如树干般伸展,作品的双重视角融合空虚与丰富、压力与释放,成为布德尔创作中集大成之作。

  展览现场《垂死的人马》前

布德尔在追求古典美的同时,也尝试打破理想美的古典艺术观念。他的雕塑洋溢着一种鲜明的现代视觉性。展厅中的《弓箭手赫拉克勒斯》就是布德尔在离开罗丹工作室之后创作的经典之作。作品中心的留白和充满张力的手法融合了古希腊艺术的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特质,造就了虚实之间的平衡,赋予了雕塑非凡的力量。正如布德尔所言,“仿古不是幼稚的表现,不是简单粗糙的模仿,也不是艺术的倒退。仿古是在传统艺术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它旨在创造出一种较之过去更深刻、更透彻、更清新、更完善的艺术”。

  布德尔工作室场景

展览中方总策划、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表示,既与古典艺术相联,又为未来艺术走向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我们从布德尔的作品中能深切感受到他现代眼光的重塑与升华。当代中国艺术家如何把生活中真实的题材通过艺术的阐释形成富有形式感与张力的作品特质,是需要深思的问题。布德尔的作品,内部造型结构与雄伟的建筑性和力量感和谐并存,同时带着理性冷峻的思考,在古典写实风格中浸润着现代主义气质,这给了我们对于当代艺术发展重要的启示。

据悉,展览将展至2018年4月30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