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电 台湾池上气魄万千的稻浪风涛、雷鸣雨声,搭配客家古调辽远深情的吟唱以及西方歌剧激情高昂的咏叹,来自云门舞集的舞者们以多年修习的内家拳与太极导引的身法呈现一方稻田的生命轮转。从春耕到秋收,林怀民将自己的“稻米情节”灌注在舞蹈《稻禾》之中,并于11月2日首度搬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从2009年林怀民以一部融合古典意境和现代意识的《行草》首度登台国家大剧院,到2011年的《流浪者之歌》真米登场;从2013年的《九歌》云卷云舒,到2014年的《松烟》淡墨飘香,再到2016年的《水月》水波涟涟、月影婆娑,林怀民作品的舞台空间,带给观众的感觉是“很空、很淡、很轻。”但这次林怀民说:“《稻禾》是云门为数不多的彩色片。”他将位于台湾东海岸的池上稻田用影像的方式搬到了舞台之上。舞台的天幕与地板上,池上稻米的非凡影像铺天盖地,从初秧、结穗、收割、焚田,到来年春水重新灌满田地,以全景和特写交织投射在幕布和舞者身躯上,营造出别样的光影,让观者沉浸在生命轮转的悸动中不能自已。德国《德累斯顿新闻报》评价《稻禾》:“舞蹈搭配以水稻生长展现自然变貌的地景投影,祥和宁静,却又强烈起伏,令人赞叹不已。不断变换的图像与舞台上的动态交融呈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稻禾》整个舞作分为《泥土》《风》《花粉》《日光》《谷实》《火》《水》等篇章。开篇中,女舞者弯腰垛地,模仿农民的劳作身形,开垦大地。在《稻禾》创作之初,林怀民曾组织云门舞者亲赴池上稻田,与土地亲密接触,在稻田里参与农民生产劳作,舞者也将这份独特的体验融汇于舞蹈创作中:“长时间的弯腰,脊椎比想象中的痛。但抱稻穗的满足,比想象中还快乐。”但林怀民创作《稻禾》却不走写实路线,他更多地是运用自然界中的元素,用舞蹈来描述一场大自然的“光合作用”。林怀民将在池上稻田里感受到的明亮美好,透过舞蹈传达给观众:“收割之后,延火烧田。春天到临,犁翻焦土,重新灌水,薄薄的水上倒映舒卷的云影。稻田四季如此,人生如是。”
在演出中,《火》的章节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烈火焚田、浓烟滚滚的影像震撼人心,男舞者们持棍械斗,劈打舞台,彷佛象征人类对地球的无情破坏。伦敦《舞蹈时代》杂志介绍:“特别引人深思的是《火》的末尾。静谧中,一名女子孤独地凝视漫天黑烟吞噬大地的投影。那安静的伫立和前一段男子手持稻田中常见的竹棍激烈打斗,造成鲜明的反差。”在《稻禾》终结的篇章,女舞者在焦土冒烟的景观中,如牛负犁,沉重移步,重新引水入田,温馨的客家歌谣催出田水倒映蓝天白云的影像,为观众带来了洗涤的静谧。台湾美学家蒋勋曾深情描述:“《稻禾》是秧苗,是谷粒,是稻穗,是根茎,是随风飞翻的叶脉,是卑南溪清澈的水,是东部都兰山的云雨,是太平洋的风,是泥土,是灿烂的岛屿的阳光,是一步一脚印踩在泥泞中的脚,是握着镰刀的有力的手,是滴在田土中的额头上的汗。”林怀民也曾感慨:“原来,对农村,对人与大自然有机的互动是普世的乡愁。”
据悉,《稻禾》演出将持续至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