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离世一周年 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她?
2017-05-26 10:54:00 来源: 中国新闻玩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上官云)去年5月25日,105岁的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去世了。有人感叹,她与丈夫、女儿“我们仨”终于得以在天上团圆。对于这位受人尊敬的学者,她不仅在成名之后在文学、翻译领域多有贡献,在幼年、求学时期即已有了十分出色的表现。

  

  1980年,杨绛在三里河家中,业余创作间隙读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1911年,杨绛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杨荫杭是江浙闻名的大律师。从小她嗜书成命,中英文书都拿来看。幼年时期,杨绛的生活不算十分安定,在十来年的时间内先后随家迁居北京、苏州、杭州、上海等地。

  虽然频频搬家,时局也颇为动荡,但这并没有太影响到杨绛的学业。1924年,她在振华女校上学,次年即跳一级,杨绛回忆,学校是六年制,初、高中各三年,“校长王季玉先生向我说明:我是五年修毕六年功课,因为我太不用功”。

  

  1981年杨绛与钱锺书和钱瑗摄于三里河寓所。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1932年,杨绛决计投考清华研究院外语系,并在钱锺书指点下补习外文系功课。在得到“需考三门外语的消息后”,多年自习法语的杨绛又开始自习德语,三个月后,虽然有些勉强,但已经可以读原版《茵梦湖》。

  在东吴大学读书,杨绛拿到了金钥匙奖;在清华大学读书,她又拿到了清华优秀生奖:每月奖学金20元,学期开始之月为30元。而当时女生饭堂包饭每月不过7元。在年近五旬的时候,她为了翻译《堂吉诃德》,又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每日坚持,至1962年已能读懂比较艰深的文章了。

  学业有成,杨绛与钱锺书的美满婚姻也一直受人称道,她将第一次见到钱锺书的情形记录了下来。那时,杨绛和学友孙君一起去清华大学访友,先找到了女生宿舍“古月堂”。之后,杨绛便在古月堂门口第一次见到了钱锺书——正是孙君的表兄。她写道:“偶然相逢,却好像姻缘前定。我们都很珍重那一次见面,因为我和他相见之前,从没和任何人谈过恋爱”。

  

  2012年7月杨绛在三里河寓所。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在预备投考清华研究院外语系期间,杨绛曾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她戏称为“金饭碗”。但不幸得了风疹,天天又病又忙。父母见她风疹发的浑身满脸,就命其将“金饭碗”让出来,在家养病。

  风疹不算什么大病,但很困扰人。钱锺书不赞成杨绛那年放弃投考清华,杨绛也无暇申辩,就不理他。杨绛曾写道:“他以为我从此不理他了,大伤心,做了许多伤心的诗”。但后来,两人最终和好如初,并于1935年举行婚礼,相濡以沫几十年。

  写剧本、翻译名著……杨绛优秀的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在上述涉足的领域中,她都令人刮目相看,被人们尊称为“永远的女先生”。而且,无论遇到什么风浪、变故,她总是安之若素,也无意争名夺利。女儿、丈夫先后去世后,她以极其坚韧的意志力,整理钱锺书的手稿,并相继出版。只是会偶尔感叹,三里河的寓所,三个人曾经的家,而今已经变成了“人生的客栈”。

  

  《杨绛全集》书影。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杨绛就这样低调了一辈子,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晚年,她几乎再未出席公开场合的活动,即使是2014年最新的9卷本《杨绛文集》出版首发。回绝出版社举办研讨会的建议时,杨绛说,“没必要嘛,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曾经,她以翻译自英国诗人兰德的诗自况:“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或许,读懂杨绛的书、读懂她的人格,才是对这位女先生最好的纪念。

责任编辑:陈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