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不幸逝世的周庆良(笔名周良),生前是通州文物管理所原所长,也是中国运河历史文化专家。
但他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称呼,是“通州活地图”。这是享年74岁的周庆良用脚走出来的——从1982年到2003年,他独自一人骑着一辆“除车铃不响,哪哪都响”的二八加重自行车,走遍整个通州的每一个自然村和城区内的每一条街巷,完成了全市第二次文物普查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一段经历,他被大家称为“通州通”、“通州地下文物活地图”。
就是这辆“除了铃不响,哪哪都响”的自行车,还在探访曹雪芹墓碑的时候给弄丢了。
通州很多文物,因为他得以幸存
“唯历史文物是嗜好,愿为通州的振兴、为运河文化的传承光大尽心尽力。”——周庆良《潞水吟》
周庆良生前同事、运河船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每次出去我们都不用导航,跟着周老这张活地图就行了。而每当有文物需要修缮、需要通州区文物管理所出修缮方案的时候,一般人得上网查资料和写方案,往往还要写上几天。但是,周庆良一个人一晚上就能完成,而且还是手写,不用查资料。因为,通州每一处文物的历史,可以说都存在他的大脑中。”
2003年,时任通州区文委主任的杜德久找到了周庆良,希望由他来编写一部通州地区的文物志。周庆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从2005年开始,仅用了一年时间,他独自一人就完成了50万字的《通州文物志》,弥补了通州地区在这一领域里的空白。
周庆良进行文物考察
2011年,《通州时讯》推出了《通州地理》栏目,主要讲述通州区的人文、民俗、文物、地貌、历史故事等,张丽担任栏目记者,与周庆良和报社的摄影记者组成固定的工作组。至今,三个人足迹踏遍了通州区的11个乡镇和4个街道,“《通州地理》栏目已推出6年,周老任劳任怨陪着我们走过每一期。……奔波在采访的路上,他也常常累得歪在车里打盹儿,毕竟是70多岁的人了,看着让人心疼。”
张丽在回忆文章中还写道,“熟悉了才发现他有两面,对保护文物的同道中人,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各种方面鼎力支持;对那些破坏者则铁面拦阻,不留半点情面。通州很多文物,因为有他,才得以幸存。”
为通州文物以命相搏
“哪一次中央、市里及外地来人不是你实地讲解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通州区作协主席刘祥
据运河船夫介绍,周庆良在2003年退休后,立即又被返聘,一干就是14年。对于通州文物的保护,周庆良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庆良不光是在文献领域上有所建树,在文物保护上,他更是以命相搏。2006年5月,周庆良在去武夷花园小区东侧进行考古勘探的时候,发现有挖掘机正在附近施工。他赶忙上前要求工人立刻停止施工。但是,施工方却不予理睬。于是,周庆良一怒之下爬进挖掘机的翻斗里。施工工人见此才停止了施工。最后,通过有关部门的介入,对该地区的考古勘探最终获批。而随后发掘出来的大规模汉代砖墓群证明了周庆良判断的准确。这样的例子,在周庆良的身上可谓不胜枚举。为此,他也得罪了很多人。
在通州被定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后,周庆良为通州地区的考古作出了自己的最后一份重要贡献。凭借多年来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并结合在通州地区发现的一些汉墓遗址,周庆良认为文献中所记载的西汉路县古城一定就在通州区内。通过大量的工作,周庆良大致确定了路县古城的地理范围。此后,他一再呼吁要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发掘。借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东风,路县古城终于在2016年7月得以重见天日。虽然年事已高的周庆良没有直接参与这次发掘工作,但是,他多年以来的前期工作与呼吁,无疑为这次发掘贡献颇大。
刘祥是通州区作家协会主席,与周庆良相识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已半个世纪。他如此追忆周庆良,“哪一次中央、市里及外地来人不是你实地讲解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须知你把通州吃透了,重点朝代、建筑、遗址、诏书碑文,你甚至连哪年哪月哪日、长宽厚实物尺寸、段落句读,连民间传说走路都在背诵,你的学问是脚步丈量出来的。”刘祥还透露,骑自行车调查通州文物期间,中午饿了,周庆良就在小卖部买一把动物饼干、一瓶水解决,“他积劳成疾,已患不治之症近一年。可是这一年来,他还在为博物馆新的展陈慷慨陈词,为政协文史委几部书稿修改校订,为他的新书《安清帮秘笈》恳请加快出版。”
性格耿介,得罪人不少
“无论是政协发言还是学术讨论,他都直言不讳,不计得失。”——通州区原政协常委 胡建功
好友胡建功与周庆良相识相知32年。周庆良去世前三天,胡建功曾到医院探望,当时周庆良握着他的手,几度哽咽。胡建功介绍,除了钟情通州文物保护之外,周庆良书联篆刻无所不精,兼善诗文训诂,笺疏墓志碑刻,近年更是篆刻了《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在忆文中胡建功还透露,周庆良为人耿介,“无论是政协发言还是学术讨论,他都直言不讳,不计得失。为此他曾得罪过领导,触怒过同仁,也曾因此而受挫遇坎,但这些他都不以为然,言行如故。”
文/实习记者 郭怀毅
(北青社区报通州版记者张燕飞对本文亦有贡献)
延伸阅读
周庆良(1943-2017),通州文物管理所原所长,中国运河历史文化专家,著有《通州漕运》、《潞阳杂叙》、《潞水吟》、《通州文物志》、《通州文物古迹》、《古代张家湾》等12部专著。1985年,获文化部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荣获公安部、文物局文物安全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荣获国家文物局郑振铎—王冶秋基金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