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盐亭探讨嫘祖与“古丝路”的发展和创新
2017-03-07 23:16: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盐亭3月7日电(刘忠俊 杨珺)3月5至7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在四川盐亭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嫘祖文化起源、传承以及“古丝路”的发展创新等各展所长,同时呼吁把嫘祖的诞辰设立为“中华母亲节”。

四川盐亭县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元妃——嫘祖的出生和归葬之地,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认定的“嫘祖故里”和“嫘祖文化圣地”,享有“华夏母亲之都,世界丝绸之源”的美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定云在《西陵嫘祖故里与古代丝绸之路》一文中,从西陵嫘祖故里说起,探讨围绕嫘祖的发明与西陵蚕丝业的发展,剖析西陵蚕业发展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关系。

论坛现场。 刘忠俊 摄

“西陵乃嫘祖故里,蚕丝的发源地。”曹定云称,从历史的角度看,“蚕丝”的发明,不会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应当是整个西陵部落女性的贡献。但作为西陵部落之长的嫘祖,自然是功不可没。后世将这一功劳都记在嫘祖身上,也是自然而然之事。

西陵(成都)是古代丝绸的重要产地,自然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集结地,很多的丝织品来自成都,有“敦煌遗书”为证。现今法国所藏敦煌遗书中记录了五代十国时期在敦煌经商的商人之“广告”,其罗列的诸多货物中,就有“西川织成锦、红川锦、软锦、紫锦”之描述。这里以明确的文字表明,这些丝织品来自四川。因为,按唐朝的区域划分,四川地区为剑南道管辖,而剑南道分为西川道和东川道。西川道是丝绸的主要产区,相当于现在的川西平原,西陵自在其中。文书中还记载有“绫”类丝织品,如“天马绫”、“竖角犀牛绫”、“彭山绫”等。其中“彭山绫”是以地名命名的丝织品。它是川西产“绫”的有力佐证,也是成都为古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有力佐证。

嫘祖故里盐亭,自古就有祭祀蚕神的习俗,蚕神祭祀起源于何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彦民以《嫘祖与甲骨文“叀示”》为题进行了交流,引起专家、学者们关注。

朱彦民称,关于叀字的考释,历来学者歧见纷纷,莫衷一是。其赞同此字形象与远古时代先民纺织用的纺轮、纺砖之形有关,纺轮又称“纺專”、“塼”、“瓦”。但“叀”字不等于就是纺轮,纺轮只是“叀”字所从的一部分。“叀”字的上部表示把一束丝麻纤维集中起来绕在一根纺杆上,下部有一个陶制的瓦轮形状。

古人用纺轮纺丝纺线纺纱,考古发掘中也有实物可以佐证。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纺轮,最早为石片,后为陶制,再后在青铜器时代发展为铜制。河北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5500多年前的非常成熟的丝纺织工具,陶纺轮和丝织用的篦子和骨匕。尤其是出土了两件陶蚕蛹。根据这些纺轮实物的考古发现,可以大致复原纺轮纺丝纺线的原理与过程。结合“叀”字造字本义,则“叀示”很可能就是殷人心目中的职掌桑蚕丝织的蚕神。

交流活动期间,专家、学者们还呼吁把嫘祖的诞辰设立为“中华母亲节”。“嫘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母亲,世界上所有的炎黄子孙身上都流淌着嫘祖的血脉。”四川嫘祖文化促进会王堂甲表示,感恩母亲、重视母教、弘扬母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民族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健康家庭关系,筑牢和谐社会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期盼能早日过上属于自己的‘中华母亲节’”王堂甲称。(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