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宁2月28日电 ( 张添福)中新社记者28日从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了解到,当地推出非遗人才进校园,设置传习中心,编撰专业教材,成立唐卡鉴定中心,搭建唐卡追溯体系等“组合拳”,使传统技艺不流失,艺术品市场规范有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河畔,被称为“热贡”,即“金色谷地”,是安多藏区文化艺术中心。当地黄南藏戏和以唐卡领衔的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当地年都乎、吾屯、郭玛日等传统村落,“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
“我们现在已经成立鉴定中心,利用机械并聘请唐卡大师对热贡唐卡的等级、底线图、矿物质颜料进行鉴定。”该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显祥介绍,实验区还着手进一步建立唐卡质量追溯体系,采集唐卡绘画者、原材料和绘画题材等内容,让大众明白收藏。
民间的“师带徒”是热贡艺术传承的主要形式,现在,实验区每年组织上千名从业者进校园,举办泽库和日石刻和金银铜雕技艺等各种培训班,让年轻从业者不仅会操作,还能懂理论。
赵显祥介绍,现在该实验区设有28个非遗传习中心,官方资金扶持,开辟专门场地,由非遗传承人或工艺美术大师带头传习唐卡、堆绣、木雕、藏戏、於菟、石刻印刷等文化事项。
据悉,该实验区现已组织专家到西藏、四川等地的藏传佛教寺院收集整理壁画图案、唐卡底稿,准备编写《热贡唐卡线描底稿大全》,还将组织学者及本土传承人,编辑热贡唐卡教材。
此外,实验区还制定了《热贡唐卡青海省地方标准》以及6种唐卡矿物质颜料标准,今年将继续修订内容,并编制《热贡唐卡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为热贡唐卡传承提供标准依据。
出生在热贡的“85后”唐卡画师扎西尖措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不仅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还在中国三十多个城市举办过展览。他告诉记者,希望成为“专家”,“不仅能画唐卡,还能读懂并能把其中的内涵讲给别人听。”
责任编辑: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