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该吃饺子还是该吃年糕
2017-02-03 08:50:00 来源: 北京晨报

吃饺子与吃年糕,是传统春节的两大食俗。

从图吉利的角度看,年糕有“年年高”的意味,所谓“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而饺子则有辞旧迎新的意思,据清代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不过“交子”说实为望文生义,饺子本名“角子”,音同“绝”,因其形状如角,宋代以后发生音变,饺子与“交子”始同音。可见,饺子最初只是美食,未必一定要在春节食用。

究其原因,饺子的历史比年糕短。

年糕最迟在周代便已产生,所谓“羞边之食,糗饵粉餐”,指的就是年糕,到汉代扬雄《方言》中已明确有“糕”的说法,到魏晋南北朝时,年糕已在民间广为流行。

饺子则晚得多,传说是张仲景发明,本名“娇耳”,此应是后代穿凿附会之说。小麦原产于中亚,目前发现的最早遗存在今伊朗西部Chogha Golan地区,距今9800年。小麦自中亚分别传向东西方,故各地小麦制品的名字均以中亚为本。古代中国有饆饠(亦称毕罗)、馎饦(亦称不托)、餢飳等外来食品,唐代相关记载尤多,后传入日本,列入神社贡品“神馔”中,日本古籍记载了二者用料、加工方法,且日本出土了二者的泥制品,从造型看,饆饠就是饺子,只是略大,有花边,油煎而成。

《集韵》中说:“毕罗,修食也。今北人呼为波波,南人呼为磨磨。”明清两代,饽饽或馍馍更为通用,饆饠一词渐渐失传,可见,饺子是舶来食品,最早大概是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它将主食、副食混合食用,方便且美味,所以迅速流传。

最早出土的饺子实物则属唐代,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村(维吾尔语中,阿斯塔那意为“首府”,此处靠近古代回鹘王国都城高昌,故有此名)唐墓中,发掘出完整的饺子,造型与现代饺子一致,只是不知馅料为何。后在新疆地区又出土了饺子食物,与阿斯塔那村的发现完全一致,可证饺子此时已普及。

从现代人眼光看,饺子与年糕都难称健康食品。

年糕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烟酸、钙、磷、钾、镁等营养元素,但热量太高,米饭的热量是116大卡/百克,而年糕的热量则为154大卡/百克,且制作年糕时要加入了较多的糖,比较油腻。年糕含水分少,不容易消化,吃后易生痰。因此,患消化不良、胃、肠疾病及哮喘的人不宜多吃。

饺子热量也很高,达253大卡/百克,为了鲜美,饺子馅中往往加入过多的油和盐,据调查,目前餐馆中高盐主食依次为饺子、家常饼、包子,人们印象中觉得炒饭口感较咸,但含盐量反而不如饺子。研究表明,每天人均食盐摄入量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就能分别升高2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摄入盐分过高的人,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患上高血压。

春节要吃一点儿年糕或饺子,但哪个都不宜多吃。

本文主要材料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