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匠作”大展亮相太庙艺术馆
2017-01-23 10:1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乔晓光的剪纸作品《鱼龙变化》,9米长,1.9米高。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 ( 应妮)由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文明的回响·第二部:中华匠作》22日在太庙艺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分为“格物致知”、“器宇不凡”、“技进乎道”和“匠心独运”等四个版块,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种工艺品种,涵盖金属工艺、石雕、玉雕、纺织、印染、造纸、陶瓷、木器、竹器、漆艺、剪纸、泥塑、皮影等多领域,从鄂尔多斯出土的古青铜器,到福州的精美漆器,再到当代艺术家的瓷器,从一张琴到一把椅子,从一双草编的鞋子到一枚雕版的活字,既有堪称稀世之宝的古代器物,也有当代艺术家妙用传统工艺的最新成果。参展艺术家中,既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有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当代艺术家。既有工作在产业第一线的匠人名师及职工创新工作室,也有学院中洞悉古今的研究和创作者。展览以丰富的展陈内容,形态的时空交汇,在新春之际呈现给观众一场视觉的盛宴,让观众从多种角度感受工艺之美、匠人之美、劳动之美。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展览总策划范迪安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和彰显的工匠精神,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匠人营国”到“匠心造物”,“匠”的意涵既是文化理想与审美追求的载体,也是精湛技艺与制造标准的体现。本次展览立足于传统工艺的现代转换与创新,形成传统与当代的并置与交融。太庙建筑本身就是中华匠作的典范,在此古今辉映,让广大观众体会“中华匠作”的博大精深。

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曾繁新表示,中国的匠造文明,是各民族的创造,也是文明交流、积极融汇借鉴外来营养的过程。工匠精神在这个时代受到热议与推崇,绝非一种简单而转瞬即逝的时尚词汇,而是真实的时代精神、现实需求和未来方向。去年,“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优秀技能人才在引领社会创新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更加彰显。北京市总工会已启动“北京大工匠”的评选工作,同样是为了引导人们重视劳动之美,激发人们立足本职工作的劳动创造和劳动热情。(完)

  责任编辑:陈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