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灵思收购深鉴科技,AI芯片行业怎么了?
2018-07-19 20:5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赛灵思收购深鉴科技,AI芯片行业怎么了?

7月18日早间5点,深鉴科技官方微信公众号突然发布了一条消息:赛灵思宣布收购深鉴科技,令人颇为惊讶。作为有着“中国版英伟达”之称的深鉴科技来说,这次收购案件不得不说是一个重大事件。

此次收购之后,深鉴科技的主攻方向将重点放在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领域,而赛灵思方面将会加大对深鉴科技的投入。尽管此次收购并未披露具体的财务条款,但业内人士表示,收购价格大概在3-4亿美金。

最近两年,AI芯片一直处于火热的发展态势中,不断获得资本的青睐,几乎每家企业都融得大笔资金。这也让AI芯片市场迎来一场集体的狂欢,一时间创业公司扎堆进入。

深鉴科技自2016年成立以来,仅用了两年时间便获得了从天使到A+轮3轮融资,累积融资超过1亿美金,投资方不乏金沙江创投、高榕资本、联发科、清华控股、蚂蚁金服、三星风投、招商局创投、华创资本等知名机构。

但就在业界期待深鉴的下一轮融资时,突然宣布被赛灵思收购,不禁令人发问深鉴科技怎么了?这是否预示着AI芯片行业或将进入洗牌期。

成立仅两年的深鉴科技,为何被赛灵思看上?

深鉴科技的创始团队非常年轻,创始人兼CEO姚颂早在清华大学电子系读本科时,就已经发表过多篇论文,并且还担任了电子系学生科主席,年仅23岁的他就拿到了清华大学的毕业证。

得益于姚颂在本科时的导师汪玉博士,他认识了韩松与单羿两位清华大学的学长。尽管毕业时姚颂已经拿到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但他依旧选择与汪玉教授、彼时在读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的韩松一起创立了深鉴科技,而后又邀请了同为汪玉教授的博士生单羿加入团队。

近乎完美的创始团队,再加上专注于神经网络剪枝、深度压缩技术及系统级优化的成熟技术,这家年轻的公司,在创立之初便受到诸多资本的青睐。

去年10月份,投资家网记者曾采访深鉴科技团队,姚颂坦诚深鉴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安防监控与数据中心两大领域。此外,他还表示,这两个行业是目前所有应用领域中商业模式相对较为成熟的,收入更快的,再加上,深鉴科技那时便已与智能安防领域排名前列的多家大品牌厂商达成了合作。

深鉴科技用一年多时间便在安防与数据中心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多数人以为深鉴会就此深耕下去。但没想到,2018年6月26日,深鉴科技突然对外宣布,已经完成面向自动驾驶、高级辅助驾驶领域的技术整合及商业布局,实现了方案落地及产品转化,正式加入自动驾驶赛道。也就是说,从6月份开始,深鉴科技可能已经开始洽谈这次收购了。

此次收购后,深鉴虽然保留原有的北京运营团队不变,但研发重点讲放在自动驾驶和ADAS领域,与赛灵思一起打造芯片级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解决方案。

作为FPGA芯片巨头公司,赛灵思是全球领先的可编程逻辑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是FPGA、硬件可编程 SoC 以及 ACAP 的发明者,近年来,赛灵思也在布局人工智能加速硬件。

其中FPGA作为赛灵思重点布局的领域,在技术上也更是需要深度学习解决方案,早在2016年OpenPOWER峰会上,赛灵思曾公开介绍了有关深度学习处理器的新方法,其中大部分技术来源于深鉴科技。

从此次收购后的官方消息中,姚颂坦言:“自 2016 年成立以来,深鉴科技就一直基于赛灵思的技术平台开发机器学习解决方案,两家公司合作密切。经深鉴科技优化的神经网络剪枝技术运行在赛灵思 FPGA 器件上,可以实现突破性的性能和行业最佳的能效。从2017年开始,赛灵思就已经与全球其它知名投资机构一起成为了深鉴科技的主要投资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收购案件突显了国际巨头公司对国内AI芯片公司的认可,也意味着国内AI芯片领域的科技公司在退出渠道上有了更多新的选择。

此外,作为AI芯片领域的独角兽,从深鉴科技的融资历史来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资方便追加了新一轮融资。

2016年4月深鉴科技完成天使轮,由高榕资本、金沙江创投投资。2017年5月深鉴科技完成 A 轮数千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赛灵思(Xilinx)、联发科(MediaTek)、清华控股、方和资本,其中原有投资方金沙江创投、高榕资本继续跟投 。2017年10月24日,深鉴科技宣布完成约4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蚂蚁金服与三星风投领投,招商局创投与华创资本跟投。

从以上融资时间来看,最后一轮融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近10个月,之前有媒体爆料,深鉴科技在2018年上半年就准备启动B轮融资,最终于在7月18日公布了被收购的消息。

某种程度上来说,深鉴科技没有继续进行B轮融资,这与2018年大的市场环境也不无关系。

从2018年的市场环境来看,募资难成为股权投资圈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5月,VC/PE市场的基金延续募集低潮,完成募集的基金在募资规模和数量上都大幅下降。募资规模同比降幅高达90%,数量同比大降76%;募资规模和数量环比降幅分别为78.94%和44.19%。这也意味着,强烈需要资本支持的AI芯片创业公司,想要获得VC/PE的巨额融资也变得难上加难。

作为一个研发周期长达12-24个月的芯片创业企业,这些企业背后的“金主爸爸”们也需要考虑所投进去的资金的回报周期与退出时间。最终令深鉴的选择落在赛灵思上也是意料之中了。

深鉴之后,AI芯片行业或将洗牌?

实际上,英特尔、IBM、谷歌等国际老牌AI芯片制造商早已在2015年左右便展开了行业内的剧烈厮杀。这一轮厮杀延展到国内,不仅掀起了一轮AI芯片创业热潮,也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国内AI芯片市场的发展速度。

2016年开始,国内AI芯片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很多资本也纷纷入场。在大量的融资和扩展下,AI芯片创业公司深入各个领域逐步扩展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比较知名的几家AI芯片创业公司如地平线、寒武纪、西井科技、云知声、异构智能、耐能、比特大陆等。这些公司也都纷纷获得知名机构投资,并且还发布了自己的AI芯片产品。

就在7月19日,云知声宣布完成6亿元C+轮融资,加上2个月前完成的1亿美元C轮融资,云知声至此C轮系列融资总金额达13亿元人民币。巨额资本的进入,在行业内也颇为震惊。

2017年12月,地平线就推出了首款嵌入式的人工智能视觉芯片——面向自动驾驶的征程处理器和面向智能摄像头的旭日处理器。

而在2018年5月份,寒武纪也发布了Cambricon MLU100云端智能芯片和板卡产品、寒武纪1M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次月,寒武纪宣布完成数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后整体估值达25亿美元。

根据智东西数据统计,仅仅是在2017年10月-11月这两个月间,就有四家国内AI芯片公司同时宣布获得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额融资,如果从2017年8月开始算起,四个月间至少有十几款AI芯片面市。

AI芯片市场进入白热化阶段,伴随而来的必然是竞争与资本的角逐。

芯片行业竞争非常惨烈。芯片的优势在于规模,一块普通芯片的销量需要达到百万颗级别才能达到盈亏平衡。一旦市场开始成熟,巨头们能够通过十倍、百倍的产量进行市场收割,这些大量涌现的AI芯片创业公司可能最终只能跑出来一两家。

因此,资本将愈加倾向于独角兽公司,对AI芯片领域中的创业公司而言,未来一两年可能面临的是一次重新洗牌。甚至也有业内人士预言,到2020年,AI芯片领域里的创业企业便会有一批出局者,迎来整个AI芯片行业的格局重塑,这对行业来说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