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从健康险险种发展情况看,个人重疾险和医疗险占据主导地位,且“泛寿险化”、“个险化”特征明显。7月19日,安永和太保安联健康险(以下简称“太保安联”)联合发布的《中国商业健康险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认为,为满足市场上不断提升且日益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商业健康险经营主体需内外兼修、突破融合。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陈凯表示,中国的商业健康险市场不仅是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随着个人卫生支出增加、慢病人群扩大、人口老龄化来临、城镇化进程加速、中等收入群体壮大等社会现象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保障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这是一个高增长高潜力的巨大蓝海市场,但知易行难,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展
数据显示,从2013-2017年的中国保险市场原保费收 入复合增长率看,整体增速为20.7%,健康险增速为40.6%,远高于其他险种。然而, 在“保险姓保”的监管基调下,2017年中短 存续期护理险的发展得到规范,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速快速下滑,仅为8.6%。但如果剔除中短存续期护理险,则增速超过45%,依然保持强劲增长。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觉醒,近年来中国健康险市场得以快速发展,经过5年持续增长,2017 年中国的健康险密度为316元/人,健康险深度为0.53%。
然而,中国健康险市场的密度与深度远低于成熟市场的水平。美国(商业保险模式)2013年健康险密度即达到16800元/人,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2013年健康险密度为3071 元/人。
与此同时,健康险市场的参与者也在不断增加。2017年参与健康险经营的公司共149家,较16年新增12家,较15年新增23家。目前专业健康险公司有7家,分别是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谐健康、太保安联健康险、昆仑健康、复星联合健康、 瑞华健康。回顾健康险公司股东演变过程,白皮书发现,股东组成正在向多样化转变,从单一保险公司,向互联网、医疗机构、医药集团、健康管理机构、医疗大数据公司、实体行业转变。
健康险虽然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但大部分公司并没有在该业务上实现盈利,若想持续长期发展,需认清现实,挖掘痛点,接受挑战,扭亏为盈。
难点
那么健康险产品发展存在哪些痛点呢?
白皮书显示,“泛寿险化”经营,结构单 一,同质化严重存在的问题之一。2017年健康险市场中,长期险占比70.5%, 人身险公司仍然是销售主力,保费收入贡献高达91.1%。以人身险行业为例,为便于客户接受,不少长期健康险产品搭配寿险产品的条款或者产品,且兼顾健康保障功能和储蓄功能的长期重疾险是各公司主推的健康保 险产品,因此呈现出健康险“泛寿险化”经 营的特征。在四大险种的保费结构中,疾病险占56.8%,医疗险占32.3%,护理险和失能险占比非常低。在险种设计上,缺少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设计,各公司产品相似度较高。同质化带来的是产品在客户端的 高排他性,不利于市场容量的发展。
其次,在渠道上,开拓、使用成本高。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健康险销售渠道是沿用传统寿险和财险的线下渠道,这些渠道普遍在健康险方面不够专业,开拓及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小型公司因缺少渠道议价能力,渠道成本相对更高。
运营方面,专业化水平低,运作成本高 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多依附于原有传统模式,没有将健康险独立于寿险、财险进行专业化运营;风控上,手段滞后,智能化程度低;组织上,相关人才缺乏,培训体系不完善……
突破
未来健康险该如何实现突破呢?
安永亚太区金融科技与创新首席合伙人、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咨询主管合伙人忻怡在发布会上也针对白皮书的主要洞察作出分析,她表示:“未来健康险的业务发展趋势将是聚焦客户、专业运营、生态合作、紧跟监管。” 白皮书指出,健康险将逐步走向以满足个人客户医疗需求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闭环;健康险经营会脱离传统产/寿险业务模式,向生态化、专业化、智能化经营转变;支付方和服务方的高效合作是促进健康险服务闭环形成的关键;商业健康险与政府医保因地制宜有机结合,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关键;积极配合政府各部门参与医疗体系改革是深入服务方的重要切入点。
而在技术发展趋势上,白皮书表示,健康险将以数据为驱动,打通保险企业数据通路、融合外部数据、支持多样化应用的健康数据平台是健康险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驱动力;健康险业务核心系统必须可以保障快速多变的场景化、碎片化的业务要求,因此以微服务架构体系为特色的新一代健康险核心系统逐渐成为健康险企业的必然选择;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成为健康险行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在客户、渠道、运营、产品、风控、系统层面都可以通过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社交网络、可穿戴设备、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完成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