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汇金投资何红:资本荒来袭,穿越寒冬的秘诀在于“见树又见林”的格局力
2018-07-18 15:5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中汇金投资何红:资本荒来袭,穿越寒冬的秘诀在于“见树又见林”的格局力

文 | 薛小丽

来源 | 投中网

在金融监管趋严等飓风效应下,一股汹涌的资本荒正席卷2018年的投资圈。当新老机构因为募资艰难而人人自危,在募资上有着长线规划布局的中汇金投资,却显得不疾不徐。

这家成立近10年的投资机构,先后管理着50支基金,资金规模近200亿元。目前,其管理的一级市场基金包括VC、PE和并购三种,涉及先进制造、文化教育和TMT三大重点赛道上的超80个项目。

相比其他机构,中汇金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背后庞大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民营企业家”的LP组合、精细化的风投和投后管理机制等,这些都成为其在资本寒冬中能相对从容的秘诀。

从“制度性红利”走向价值投资

2011年,在美企担任了8年CFO的何红,感受到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决定转型。当时,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刚开启不久,她意识到投资市场将迎来新的机遇,于是离职创业,和其他“三剑客”一起创立了中汇金投资。

这个由上海财经、上海交大以及武汉大学系校友组成的投资机构,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2013年前,以研究Pre-IPO项目起步,广泛撒网,这也是大部分人民币PE的共同经历;2013年后,受到创业板IPO停发的冲击,开始重新思考投资本质,调转船头向中早期项目转型。

在这个发展阶段,机构进行了多方战略调整:一方面,扩宽机构关注的阶段,将投资触角从PE和并购延展到VC项目;另外,在充分考虑团队成员优劣势的基础上,将重点投资方向定位在先进制造、文化教育及TMT三大领域(分别占比60%、20%和20%)。

迄今为止,中汇金已经在这三大重点赛道上投出了超80个项目,包括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动力、星火环境、乐尔环保;新能源的荣汇锂业;新材料的浙江东方材料、无锡阿克力等,教育板块有沪江网、最爱儿童教育、爱早教等。2018年,公司正迎来新一批的成果收割,比如绿色动力于2018年6月登陆A股,成为其先进制造领域(节能环保板块)IPO退出的第6家企业。

在多个赛道中,文化教育是中汇金投资创始合伙人何红一直深耕的领域,目前其在该领域的投资项目约有10个,其中约七成已经获得后续融资。

中汇金投资创始合伙人 何红

在投资中,她依托的是“产业链”打法,即沿着所关注行业的细分赛道,“依图索骥”,寻找其中的头部公司,同时在实战中以点带线,形成产业拼图。比如,相比受政策影响较大的K12领域,她更看好学前教育、留学服务以及职业教育等细分赛道。循着这样的逻辑,她找到了剑桥国际幼儿园、沪江、最爱儿童创意联盟、爱早教网等优质项目。

其中,向爱早教网的B轮融资投入千万人民币,是基于其对“线下培训机构有SAAS服务需求”的判断。据其透露,爱早教网除了可以为线下机构提供信息系统搭建等服务,还有类似“早教版大众点评”的功能,用户可以在其应用上搜索周边的早教机构等排名。

此外,创始人也是何红选择押注某个项目的关键因素。“在八年多的投资中,我们发现案例失败的最大原因几乎都是人。创业者非常重要,有在好的行业里做不起来的创业者,也有在不太好的行业里做起来的团队。比如美团的商业模式很烧钱,最初不被看好,但王兴不仅把这个生意做起来,还搭建了整个生态体系。”何红举例。

对她来说,有吸引力的创始人首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激情,唯有如此,“才能在大浪淘沙的创业中坚持下去”。此外,她同时看重企业的文化和使命感,因为这是引领企业走远的重要动力。

在这两个核心逻辑的指导下,2011年何红投资了少儿培训机构最爱儿童创意联盟的天使轮。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创业公司,主要针对2到16岁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创意搭建、机器人教育、3D打印、幼儿编程等。目前公司在全国已经约有80家门店。

“当时之所以投资这家公司,有几个原因:一方面,幼儿园模式较重,但胜在研发能力强,课外培训课程更灵活。最爱儿童创意联盟是‘结合了幼儿园体系的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说对两个模式进行了平衡。此外,其创始人来自教育世家,对该领域有深耕。”何红称。

在她看来,在资金荒的2018年,除了投资成果,募资正成为机构当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大背景下,作为一家机构的投资人和管理者,她的工作重心正逐步从一线项目投资转向前端投资人关系维护和开拓、存量项目的投后和风控管理、团队培养等方面。

从一棵树看森林

“对机构来说,募资能力非常重要。这不仅需要培育一棵树,还要想到森林——整个市场的资金在哪里。”在何红看来,在资本寒冬来袭的2018年,募资将成为考验机构存活的重要能力。

“大部分规模偏小或新成立的基金,将会面临募资困难问题;管理资产规模庞大、过往退出业绩优异的基金,募集资金相对容易,后者的资金大多来自长期的机构投资者。”这是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2018年6月发布的《2018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报告》的结论。

何红对此深有体会。“资管新规出来后,银行资金受到极大影响。此前以银行资金作为主要募资来源的机构,处境比较艰难。”在何红看来,要想降低募资风险,机构必须拥有“见树又见林”的格局力,对未来两到三年的资本形势有提前的规划和布局。

对中汇金来说,其优势在于背后“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民营企业家”的特色LP组合。目前,其一级市场的资金主要来自三类LP:产投基金(出资占比约为1/3);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人;高净值客户。

“全国产业投资基金有8万亿元,可能每个市区、县都有产投基金。”即使拥有如此庞大的资金体量,产投基金此前却很少是机构募资的首选。在资金充沛阶段,相比能一口气掏出十亿或百亿资金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产投资金因为反投比例高等限制,更多被机构看成是退而求其次的选项。

“回头看,我们选择产投基金也更多是倒逼的结果。当时我们没能申请到太多来自银行等渠道的资金。倒逼之下,就尝试了‘难啃’的产投。”何红对此深有体会。

即使如此,中汇金在产投基金的运营仍花费了诸多心思,比如:在向某个城市申请产投基金的过程中,为了“谈方案时更有针对性”,公司会派遣团队对该城市的核心产业和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在产投基金的规划上,公司更倾向于长期布局,合作二期后,会派遣团队到当地设立办公室,并成立管理公司等。

随着在产投基金布局上的逐渐深入,中汇金逐渐构建了某种竞争壁垒:一方面,其在产投基金上耕耘多年的管理经验和过往业绩,让其比其他机构更容易在申请中获得相关资质;另一方面,在资本寒冬中,其获得产投基金的能力,有助于增加其对其他机构LP的吸引力,减轻整体募资压力。

“一支规模3到5亿元的基金,我们能申请到近一半的产投基金。募资压力大大减轻的同时,也能让其他想入局的机构LP更放心。”何红称。

经过多年耕耘,中汇金目前已经在十余个城市进行了产投基金布局。随着产投基金的数量增多,不同地区之间的互通和联动效应也愈发明显。

“比如,我们申请了南京和武汉地区的产投基金,这意味着我们在南京的项目如果扩展落户到武汉,就可以抵冲武汉的反投比例。随着我们布局产投的城市越来越多,这种地区的联动就越强。”何红举例。

除了产投基金的联动外,一二级市场基金之间的联动也是中汇金的一大优势:其一级市场的投资,可以参考其二级市场基金的市值表现或已布局情况;同时,其上市企业LP也可以和其投资标的在产业资源上展开合作。这两大联动,成为其对抗资本寒冬的有力武器。

走向精细化管理时代

“随着资本寒冬来袭,机构更需要以投资驱动募资,回归投资本质。”何红透露,过去一年,让其觉得意外的是,在整体募资难的大背景下,很多规模不大、但在某个细分产业有所深耕的新锐投资机构,在募资市场的反馈反而相当好。

“例如,某个专注医疗或文化领域的基金,虽然基金规模不大,但因为深耕、对行业有更多理解,因此获得诸多投资人的认可。”在何红看来,这种现象意味着,资金收紧、增量相对稀少的大背景下,存量整合能力正越来越成为机构被市场看好的关键。资金管理正迎来产业化和精细化的新阶段。

正如《2018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报告》所言:“市场环境将倒逼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回归企业的成长性。”这意味着,简单的一二级市场套利模式将走向衰落,赋能投资、主动帮助被投企业创造价值将成为机构的必然选择。这要求机构在募资难中,更有意识地培养长期的投资逻辑,加强对被投行业的研究和分析。

这些正是中汇金的核心优势所在。一方面,机构内部拥有一套严格而规范的决策流程,可以从机制上保障整体投资风险:三个专职风控成员和3个一线业务代表(分别来自PE部门、VC部门及二级研究院)组成独立的“3+3”投资决策委员会,决策时,两大阵营需要分别有两票通过。

在投后管理部分,机构每月开展“走进中汇金”活动,既为LP提供了解被投项目的渠道和平台,也为被投企业提供财务或IPO规范等辅导服务;此外,机构还成立了专门的投后部门,以从此前的粗放式管理向战略化管理转型——根据估值、利润和增长情况等指标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比如针对出现“危机”的D类企业启动紧急措施等。

同时,中汇金还在被投企业的后续融资、资源嫁接及核心团队构建等增值服务上加大了扶持力度。“拿最爱儿童创意联盟举例,我们除了帮助其后续融资,还为其嫁接了万达和万科等商业购物中心及高档社区资源,助力其引进乐高中国唯一的教育合作机构——西觅亚的地区总经理成为其CEO等。”何红称。

在LP管理上,中汇金同样进行了有的放矢的策略性调整:在第一类个人LP的管理上,更多借助于第三方机构的力量,以将机构自身的精力更多投入到第二类和第三类LP的管理上。同时,成立专门的产投基金小组,增加对地方产投基金的申请力度,以进一步发挥机构优势等。

在何红看来,走到2018年,募资市场化,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投资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机构唯有从此前关注单个项目、较为狭窄的“见树不见林”的思维和管理模式,转向“见树又见林”的全局性、长周期的投资和募资策略,才能穿越资金荒等阶段性困难,不论是在盛夏还是寒冬中,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投资节奏感。

点击

阅读原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