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西部君
◎来源 | 西部城事(xibuchengshi0518) 已获授权
重庆的夏天似乎比春天更难熬。这个GDP增速常年领跑全国的西部领头羊,今年一季度,增速却只有7%。如今一年过半,一些不好的消息也开始传出。
比如,“黄桷树财经”提到,三家重庆赫赫有名的企业,或是恳请金融机构继续支持,或是主业已经出现严重亏损,或是控股股东已经把多家上市公司股权悉数质押……
经济观察网近期的报道也提到,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去年底开始的裁员的重庆银翔汽车,决定停工待产40天。
陷入困境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重庆的产业龙头,求援银行、股权质押、停工停产这些公司决策,成为经济环境的缩影——重庆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只有1.9%。
此外由于它们都是制造业,这意味着在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路上,重庆可能迎来了艰难时刻。
01
上半年重庆制造业到底多低迷?
重庆制造的局面到底有多严峻?我们可以看看相关数据:
上半年,100个重点工业项目中,有33个没有按期达产。
在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中,制造业增长只有1.3%,比1.9%的工业整体水平还要低。39个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剩下20个行业,全都是负增长。而2017年,保持增长的数量是31个。
将这个阶段数据与全国进行比较,差距相当明显。2018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也有6.9%;最新公布的半年数据,则是6.7%,都远远高于重庆1.9%的增长水平。
图注:重庆2017年1-5月工业趋势
1-5月的数据不仅落后于全国,与历史情况相比差距更大。2017年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都在10%以上游走;再往前的2016年,也维持在10%以上;2015年,1-5月的增长更是达到11%。
各项工业数据遥遥领先的重庆,可以说显露出了不小的疲态。当然,这种疲态不排除工业订单集中在下半年的因素,比如很多行业都有金九银十的说法,但是,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城,从去年的“6+1”支柱产业的趋势可以看出,重庆的低迷并不突然。
图注:“6+1”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
增长最为迅猛的电子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在去年4月达到34.4%,随后一路下滑回落到30%以下。汽车制造业总产值累计增长在2月破10%后,也开始了持续下跌。
只不过因为其他几大工业门类增速平稳,比如装备制造、化医、材料等,导致汽车和电子的缓慢下降被掩盖了。今年前几个月的数据说明,二者之间的确有延续性,数据不是偶然,它所反映出来的制造业瓶颈是非常真实的。
02
重庆两大支柱,都出现下滑趋势
重庆的“6+1”支柱产业中,论工业总产值,汽车和电子制造为一档,是重庆制造业的双龙头。
以汽车制造为例。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达316万辆,成为唯一突破三百万的地区。这种市场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长安为龙头的8大品牌商,所以,像前面提到的车企重庆银翔的困境会直接反馈到经济数据中去。
几大支柱产业中,1-5月工业增加值增长都不容乐观:
汽车制造业下降8.8%,装备制造业增长2.1%,化工医药行业增长1.8%,消费品行业下降2.0%。与此同时,汽车同比下降20.2%,摩托车同比下降0.3%,微型计算机设备下降7.1%。
重庆引以为傲的汽摩产业,产值和产量双跌。这意味着围绕汽摩等龙头产业所建立起来的制造业优势,还相当脆弱,一不小心就有被压下去的风险。
比如,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是316万,排全国第一,而2016年的广东,也有280万辆;2017年重庆跌回到299万辆时,广东却迎头赶超,重上300万辆。此外,除了广东,汽车产量在重庆后面且超过200万的,还有上海、吉林、广西、湖北、北京五个地区。
在电子制造业中,全国每六部手机就有一部在重庆生产,重庆因此成为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基地,但老二的地位也不是十分稳固,与河南的差距越来越小。
而且从走势可以看出,河南的增长趋势相当强劲。原因在于,郑州是富士康第二大工厂集群的所在地中心,其产业聚集的航空港区,在电子制造上发力很大,时刻会动摇重庆的地位。
03
重庆制造,如何走出困局?
汽摩机械和电子信息,都是有明确天花板的行业。比如汽车,在家庭保有量达到顶峰后,产销量的增长,会变得非常困难。手机也是,虽然会有更新换代,但换机潮的范围将远远低于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的那几年。
重庆制造困局背后大的产业背景,正是全国性的产能过剩,销量见顶。第三方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较上年同期下滑了21%。
受外贸环境影响的汽车制造业,在一些数据上也出现了下滑。中汽协这两天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汽车销售环比下跌0.6个百分点。时下最为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在经过了去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出现断崖式下跌。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下跌20.7%,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跌幅高达77.8%。
当然,把重庆制造业低迷,都推给产业大环境也不客观。我们不妨将重庆与全国相关产业的平均水准进行比较:
201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重庆下降8.8%,全国是10.1%;装备制造业,重庆2.1%,全国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分别是7.9%和11.1%。化工医药行业,重庆1.8%,全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3.7%,医药制造业是10.9%。
可见,重庆的工业下行,更多是地区内的产业因素导致。在《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官方层面其实已经有过比较明确的分析:
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中高端人才缺乏,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品档次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能源价格和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等等。
对于重庆这种工业快速发展,但是制造业处于“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欠发达阶段”的地方而言,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其不良影响很容易被放大。这说明重庆的制造业,还缺少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需要进一步的结构优化。
全球范围来看,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迁移至东南亚,趋势难挡,富士康美国建厂是典型的例子。全球产业变迁,无疑为重庆的制造业困局增加了新的阴云。
不过,“十三五”规划意识到问题到所在,其实已经为解决困局提供了出路。此外,“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则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这些都是参与全国制造业竞争的天然优势,换句话说,重庆可打的牌依旧不少。产业调整得当,迈过这个坎并不难。
☞多读者还没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觉得智谷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