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盘年中经济
时评(1)
(资料图片)
■范思立
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上半年经济表现可圈可点,其亮点纷呈——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一言以蔽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
经济运行平稳,新常态进一步确立。中国经济上半年同比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在此期间,中国经济既未发生通胀,也未有通缩产生,基本面延续总体平稳态势,始终保持在中高速增长平台,尤其是防止了经济增速向失速下滑局面的演变。只有保持稳定的增长,才会有良好的预期,跌宕起伏的增长环境既不利于经济增长本身,更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因而,平稳的增长态势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可谓功莫大焉。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从产业结构看,上半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3%,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7.1个百分点。如上数据完全可以支撑的结论是:中国整体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消费和内需拉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大规模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逐渐淡出经济决策视线。因此,在工业化阶段强调的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的高投资,显然已不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虽然数据显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但我们不必过分焦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反而要遵循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内在逻辑。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民间投资增速应重点关注,其缘由在于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重要表征,更是整体营商环境优化的试金石。上半年民间投资表现令人宽慰: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成效差强人意。结构性去产能继续深化,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上半年为76.7%,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和成本继续下降。需要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要素配置更优,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尤其是在制度供给方面,中央持续推行的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制度加持力。
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分析经济形势时必须丢掉盲目性,无论乐观抑或悲观。在宏观经济平稳的态势下,我们不应小觑外部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影响。如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美国即使将5000亿美元中国对美输出产品都加征关税,也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剧烈破坏力,我们只是应时时警惕贸易摩擦会否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和预期。
面对外部的高度不确定性,宏观政策亦应灵活应对。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如何更积极更有效?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在适当开展偏松调节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拿捏平衡?这无疑是摆在政策决策层面前的一道考题。唯有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包括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中国经济才能平稳涉水过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外部风险对中国经济将产生负面影响,但不断增强的中国经济韧性是我们强大信心的重要来源。只要我们能保持自身定力,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任何外部干扰都将无法逆转中国经济繁荣的趋势。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