炜言大义本报记者 张炜
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半年报,高送转概念股再度受到市场关注。可在近日,山东某股本较小的公司与股东互动时表示,公司注重规范治理、合规运作,不会为了迎合市场炒作而推出高送转方案。
该公司上市6年以来每年均现金分红,且现金分红比例在近年明显提高,2013年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率为31%,2014年与2015年提高至36%左右,2016年和2017年均高于50%。这家总股本不到5亿股的公司,虽然公积金较多,但从未实施过送转股。
这在A股股本较小的公司中显得较为“另类”。前几年,上市公司高送转演变成“滥送转”,送转股的公司数量增多,送转比例不断抬高。高送转炒作行情异常火爆,动辄几个涨停,不少公司主动迎合市场炒作,有的还“内外勾结”。有的高送转成为掩护限售股解禁、大股东减持出逃的工具,伴生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监管层与交易所去年以来对高送转加大监管力度,要求上市公司送转比例要与业绩增长相匹配,不支持亏损或业绩大幅下滑的公司高送转。
今年4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规范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对上市公司高送转作出不同界定。沪市将每10股送转5股以上的送转股行为界定为高送转,深市则分别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设置每10股送转5股以上、每10股送转8股以上、每10股送转10股以上的界定。针对高送转设置了多项量化指标要求,其中,将高送转比例与公司业绩增长相挂钩,要求最近两年业绩实现持续增长,增幅应当高于送转比例。
从已披露的今年中期送转股预案来看,均低于界定为高送转的送转比例上限。其中,送转力度最大的是一家创业板公司,预案为每10股转增9股。而在去年中期,包括沪市主板在内的多家公司推出“10送转10”及以上,有3家公司推出每10股转增15股。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在强监管的压力下,今年中期出现超比例送转的可能性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公司“打擦边球”,同样有迎合市场炒作之嫌。《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布后,有的创业板公司推出了每10股转增9.8股,有的中小板公司推出每10股转增7.5股。
从近期市场反应来看,送转概念股受热捧。有的除权后连续多个涨停,例如,智动力7月5日实施每10转增6股派现1元,7月6日至11日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有的公布中期送转预案后股价飙涨,例如,三联虹普6月26日公布中期拟每10股转增9股,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多只中小创股票被认为有送转股的潜力而大幅上涨。这反映出尽管投资者近两年对高送转渐趋理性,但投机炒作的陋习仍存在。
热衷炒作送转概念股而不重视现金分红,是A股不成熟的表现之一。A股市场步入稳健运行的轨道,需要引导价值投资,对送转概念股炒作说“不”。一次次教训也表明,送转股只是数字游戏,不意味着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散户投资者盲目追高买入具有相当的风险性。炒作送转概念股属于“击鼓传花”游戏,股价“过山车”的可能性很大。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智动力7月12日开盘又涨停,但收盘暴跌5.47%,13日重挫9.82%。
当前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以及促进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送转概念股炒作不应成为加剧市场波动的乱象。一方面,监管层有必要强化监管,遏制高送转,对打“打擦边球”的送转股也要严格监管。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须增强责任意识,不宜迎合市场炒作而推高送转,应审慎决策中期利润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