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美国正式按照6月15日公布的产品清单对818种、340亿美元金额产品征收25%的关税,中国海关也在同一时间启动了反制措施,即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商品规模总计为34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进口征收25%关税。7月10日,作为对中国关税的报复,美国拿出了2000亿美元的第三轮关税清单,并将对清单商品征收10%的关税,落实了对中国的“威胁”。不过,未来更早到来的应该是第二轮160亿美元关税清单的实行,2000亿美元清单还需要经过两个月的审查和听证后才会公布征税时间。
我们对美国三轮关税清单进行了详细分析,梳理出对各细分品类出口商品的影响程度。
1、在340亿和160亿清单中,美国主要针对了与中国制造2025更为相关的机电、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等产品和一部分化工和基本原材料制品、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铁道车辆、轨道将被全额加征25%关税,99.9%的矿物燃料将被征收10%关税。
2、此外,因2000亿已接近中国对美出口的40%,一旦实行大量品类将被全额征税,被全部加征10%关税得商品包含劳动密集型产品、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如皮革制品、纸浆以及基本金属制品等。其中,水泥等非金属制品、烟草制品征税比例超过90%。
3、目前的清单完全不涉及的品类包括:1、活动物(0.35亿美元);6、活植物(0.52亿美元);9、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2.8亿美元);13、虫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2.35亿美元);18、可可及可可制品(0.34亿美元);30、药品(14.5亿美元);49、书籍、报纸、印刷图画及其他印刷品;手稿、打字稿及设计图纸(21.7亿美元);61-64章服装、纺织品和鞋靴等类产品(495亿美元);66、雨伞、阳伞、手杖、鞭子、马鞭及其零件(5.8亿美元); 92、乐器及其零件、附件(5.4亿美元);93、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1.5亿美元);95、玩具、游戏品、运动用品及其零件、附件(255亿美元)。
从“豁免”清单来看,未加关税部分以消费品为主,目的是为了降低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
一图一观点
一、详解美国对华的三个征税清单
7月美国正式按照6月15日公布的产品清单对818种、340亿美元金额产品征收25%的关税,中国海关也在同一时间启动了反制措施,即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商品规模总计为34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进口征收25%关税。7月10日,作为对中国关税的报复,美国拿出了2000亿美元的第三轮关税清单,并将对清单商品征收10%的关税,落实了对中国的“威胁”。不过,未来更早到来的应该是第二轮160亿美元关税清单的实行,2000亿美元清单还需要经过两个月的审查和听证后才会公布征税时间。
我们对美国三轮关税清单进行了详细分析,梳理出对各细分品类出口商品的影响程度。
1、在340亿和160亿清单中,美国主要针对了与中国制造2025更为相关的机电、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等产品和一部分化工和基本原材料制品、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铁道车辆、轨道将被全额加征25%关税,99.9%的矿物燃料将被征收10%关税。
2、此外,因2000亿已接近中国对美出口的40%,一旦实行大量品类将被全额征税,被全部加征10%关税的品类为:26、矿砂、矿渣及矿灰;28、无机化学品;贵金属、稀土金属、放射性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有机及无机化合物;31、肥料;32、鞣料浸膏及染料浸膏;鞣酸及其衍生物;染料、颜料及其他着色料;油漆及清漆;油灰及其他胶粘剂;墨水、油墨;33、精油及香膏;芳香料制品及化妆盥洗品;35、蛋白类物质;改性淀粉;胶;酶;36、炸药;烟火制品;火柴;引火合金;易燃材料制品;37、照相及电影用品;41、生皮(毛皮除外)及皮革;42、皮革制品;鞍具及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容器;动物肠线(蚕胶丝除外)制品;43、毛皮、人造毛皮及其制品;44、木及木制品;木炭;45、软木及软木制品;46、稻草、秸秆、针茅或其他编结材料制品;篮筐及柳条编结品;47、木浆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浆;纸及纸板的废碎品;48、纸及纸板;纸浆、纸或纸板制品;50、蚕丝;51、羊毛、动物细毛或粗毛;马毛纱线及其机织物;52、棉花;53、其他植物纺织纤维;纸纱线及其机织物;54、化学纤维长丝;55、化学纤维短纤;56、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特种纱线;线、绳、索、缆及其制品;57、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58、特种机织物;簇绒织物;花边;装饰毯;装饰带;刺绣品;59、浸渍、涂布、包覆或层压的织物;工业用纺织制品;60、针织物及钩编织物;65、帽类及其零件;67、已加工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人造花;人发制品;68、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类似材料的制品;69、陶瓷产品;71、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及其制品;仿首饰;硬币;72、钢铁;74、铜及其制品;75、镍及其制品;78、铅及其制品;79、锌及其制品;80、锡及其制品;81、其他贱金属、金属陶瓷及其制品;82、贱金属工具、器具、利口器、餐匙、餐叉及其零件;83、贱金属杂项制品;91、钟表及其零件;94、家具灯具;96、杂项制品;97、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
3、将部分受到10%关税影响的品类及其受影响程度如下图所示:
4、目前的清单完全不涉及的品类包括:1、活动物(0.35亿美元);6、活植物(0.52亿美元);9、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2.8亿美元);13、虫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2.35亿美元);18、可可及可可制品(0.34亿美元);30、药品(14.5亿美元);49、书籍、报纸、印刷图画及其他印刷品;手稿、打字稿及设计图纸(21.7亿美元);61-64章服装、纺织品和鞋靴等类产品(495亿美元);66、雨伞、阳伞、手杖、鞭子、马鞭及其零件(5.8亿美元); 92、乐器及其零件、附件(5.4亿美元);93、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1.5亿美元);95、玩具、游戏品、运动用品及其零件、附件(255亿美元)。从“豁免”清单来看,未加关税部分以消费品为主,目的是为了降低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
二、从上半年财政数据看下半年财政政策动向
周末财政部公布了上半年财政收支数据,今年前6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6%,较去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同比增长7.8%,较去年同期回落7个百分点,财政收支差额为-7261.76亿元,比去年同期收窄约2000亿元。这些数据显示,相比于去年同年,财政政策力度其实是收紧的,积极财政政策受制于结构性去杠杆的影响,体现得并不充分。
我们在中期策略报告中提到,下半年政策微调的重点在于财政政策,一是减税降费,二是财政支出边际改善。从上半年的财政数据来看,下半年减税降费的重点在于减税。前6月非税收入同比下降10.8%,降幅比前5月扩大1.3个百分点,增速比去年同期15.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半年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4.4%,比去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16.6%,比去年同期加快14.4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长20.3%,比去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很明显,非税收入的大幅萎缩显示了降低费用所取得的成效,而税收收入增速的进一步上升凸显了加强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减免和居民部门个税减免的迫切性。
另一方面,下半年财政支出的重点在哪些领域呢?上半年整体财政支出放缓的背景下,科学技术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6月同比增长25.4%,比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边际上,前6月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以及节能环保支出增速回升幅度较为明显,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上半年增长9.8%,比前5月加快2.4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支出上半年增长16.3%,比前5月加快13个百分点。我们预计以上三个领域仍将是下半年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这是因为切实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央财经委第二次会议的主题,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之一,而医疗卫生既涉及到消费升级,也是惠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财政支出边际发力,那么资金源于何处呢?一是今年赤字规模与去年持平,而上半年财政收入好于去年同期、支出低于去年同期,财政预算内有扩张的基础;二是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明显慢于往年;三是土地出让金收入仍有增长空间,2018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预算收入54661.7亿元,比2017年决算收入增长10%左右。
当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的是上半年债务付息支出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前6月同比增长19%,比前5月加快2.3个百分点。因此,财政政策的调整空间有限,边际上更加积极的可能性较高。
三、如何观测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属于最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中国的财政学研究中一般用“两个比重”来衡量这两项关系的变化,一是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反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反映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在2015到2016年,“两个比重”都出现了拐点迹象(如图所示),这表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可能出现了一些变化。
(1)全国财政收入占名义GDP比重2015年见顶,反映出政府减税降费,激活市场的决心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占名义GDP比重也持续提升,2015年达到22.1%的峰值。但我们知道,2015年的企业盈利状况很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利润增速为-2.3%,是极其罕见的负增长,政府与市场的矛盾急需调整,因此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得以出台,其中2016年5月1日全面实行“营改增”最具标志性。这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结果就是全国财政收入占名义GDP比重在2016、2017年连续2年回落。
(2)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2016年触底,反映出地方过度扩张问题受到约束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现了中央财政收入对全国财政收入的绝对控制,强化了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从2002到2004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连续三年接近55%的历史最高值。而这一时期,对外中国已于2001年11月加入WTO,对内2003年10月出台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要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此时激发地方积极性就成为政策取向,表现为2004年后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的趋势性下降。
但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中,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其中代表性的包括软预算约束造成的过度投资,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或滞后的投资,高杠杆与高风险投资等,当这些问题逐渐积累成系统性风险,就不得不迫使中央采取约束措施。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在2016年触底,就体现了这种防风险措施的影响。
四、票据融资增长背后的逻辑
刚刚公布的6月份金融货币数据中有一个指标吸引了大家的关注,新增贷款中扩张最明显的是票据融资,而非普通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由此有投资者认为表内信贷并未发力,信贷数据“虚高”。
对于这一个问题实际上是有一定争议的,我们认为有几点情况需要大家关注。首先,票据融资兼具了向企业提供资金与银行自身吸收存款的双目标,在当前“负债荒”背景之下,银行可能存在一定的“拉存款”动机;其次,票据融资不占用信贷额度,虽然传闻央行放松了信贷额度约束,但不能完全排除部分银行的额度可能仍较紧;再次,票据融资对银行而言风险相对较小,也是银行在政策指引下较为现实的选择;最后,票据融资的增加可能也有利于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一图一观点系列:
2018年第27期:中美贸易战,这只是“开始的结束”
2018年第26期:统计局数据真的有问题吗?
2018年第25期:下半年股票市场机会在哪里?
2018年第24期:美联储展现鹰派面目
2018年第23期:不畏浮云遮望眼
2018年第22期:宏观视角下的大众消费品行情
2018年第21期:贸易战虽远未结束,但基本面积极迹象增多
2018年第20期:
2018年第19期:“调结构”替代“去杠杆”的原因及影响
2018年第18期:民间投资缘何加速改善?
2018年第17期:资管新规影响哪些宏观指标?
2018年第16期:1季度出口为什么负贡献
2018年第15期:大额存单利率上限调整提高银行负债成本
2018年第14期:“结构性去杠杆”意味着什么
2018年第13期:为什么中美“贸易战”风险有所缓和?
2018年第12期:贸易战疑云下的实体经济
2018年第11期:2017年哪些行业获得“超额利润”?
2018年第10期: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收入分配红利”
2018年第9期
2018年第8期
2018年第7期
2018年第6期:特朗普国情咨文揭露的四个政策指向
2018年第5期:
2018年第4期:
2018年第3期:
2018年第2期:
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