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货币流动加速,通胀潜流反转,将怎样影响你我生活?
2018-07-13 10:4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宋鸿兵:货币流动加速,通胀潜流反转,将怎样影响你我生活?

■ 文 | 宋鸿兵

在我们的生活中,凡是大家能看见的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是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力量经过长期积累而最终爆发出来的结果。俗话说,眼见为实,但其实眼睛是最不可靠的,它只看到了结果,而经常忽视过程。

在我看来,人生的一大智慧就是学会用大脑来洞察世界,用推理来透视表面现象之下隐藏的潜流。

我们今天就用这种思路来聊聊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货膨胀。

记得90年代初,我有一次坐车从成都到九寨沟去旅游,沿途很多地方都是悬崖峭壁,路况也不太好,有时连错车都很困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急转弯,公路一侧是万丈深渊,另一侧在陡峭的山顶上立着一块巨石,我觉得这时如果发生一点轻微的地震,这块巨石立刻就会滚下来,我手心里一直在出汗,好不容易走完了这段最危险的路。

这么多年过去,那块巨石的印象一直深深地扎在了脑子里,我常常在想,要是那块石头从山顶上滚下来,那将产生多么惊人的破坏力。大家都知道,山顶的巨石拥有势能,一旦滚下来就变成动能,要是砸到汽车上,那就是巨大的动量,质量乘以速度,那汽车恐怕就会被撞飞起来。

其实,货币与物价的关系也是如此,货币只有流动起来才会对物价产生冲击。静止的货币就像那块山顶的巨石,货币数量再大也不会直接冲击物价,而货币如果滚动起来,它对物价的冲击力就是货币的数量乘以货币的速度。历史上就发生过货币的巨石滚下山来,造成了毁灭性的经济灾难。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1923年德国的超级通胀。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为了打赢战争,都拼命超发货币,以便从经济中压榨出更多的资源。

▲ 1923年德国通货膨胀千亿就买个面包

德国在战争中超发了8倍的货币,但物价只上涨了50%,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一战之前,德国马克是金本位制,货币与黄金挂钩,物价几十年基本不变,德国老百姓早已习惯了物价的长期稳定。虽然战争爆发后,政府中止了金本位,开始加印钞票,但德国老百姓普遍比较保守,非常爱存钱,他们觉得战争总是会打完的,马克还会回到金本位,物价最终会重新降到战前的水平,现在政府超发货币,工资也高了,这是存钱的好机会。

德国人以超强的忍耐力漠视货币超发和物价上涨,大家花钱少而存钱多,货币流动速度较慢,因此虽然货币总量增加了,但物价涨幅远远落后于货币超发的速度。

1918年德国战败,割地赔款,财政恶化,德国政府压力山大,怎么办?德国政府觉得既然战争中超发货币后果并不严重,现在继续印钞票问题应该也不大。于是,从1919到1923年德国继续狂印货币来挽救财政危机。其实,此时的德国马克已经变成了山顶的那块巨石,超发货币就是在不断晃动这块石头。

▲ 儿童在街上玩着一文不值的纸币

终于到了1923年,德国老百姓突然意识到,物价再也会不回到战前了,未来只会越来越高,再加上法国占领了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外部刺激,5月中旬的一天,大家几乎同时涌向商店,见啥买啥,疯狂抢购,德国人多年的储蓄就像山洪暴发奔涌而出,货币流动速度骤然加快,物价开始大幅上涨。

这就产生了更大的货币需求,于是,德国造币厂加班加点地印钱,更多的钱造成了更大的恐慌,物价完全失控,大家领到工资,必须立刻推着小推车跑步去买东西,小推车不是拉商品的,而是运钞票的,买东西不跑步,到商店就涨价了。

短短半年的时间,德国马克的汇率就从1美元兑9000马克,贬值到1:4200000000000马克(1:4.2万亿),德国马克彻底崩溃。

▲ 德国1923年20万马克纸币

结果,外国人蜂拥而至,到德国廉价抢资产。任何一个手上有一些美元或英镑的人,在德国都可以生活得像个国王。几美元就可以使人过得如同百万富翁一般。德国人祖上几百年积蓄下来的艺术品、珠宝、精美家具、不动产,被外国投资者洗劫一光。

想想看,假如你是德国的老百姓,看着祖传家产被洗劫,会不会产生强烈的复仇冲动和排外情绪?可以说,1923年的超级通胀,奠定了10年后纳粹崛起的社会基础。

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德国的超级通胀距今已经近百年了,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货币与物价之间的规律却超越了时间。

当今的世界,我们经常听到的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就是物价长期低迷,消费不振。比如在日本,大学生的平均起薪长期停滞在20万日元左右,物价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日本央行甚至把提高通胀作为奋斗目标,用尽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等各种政策来刺激物价上涨,逼着老百姓去消费,求着企业来贷款,竟然还是效果不佳,这就叫牛不喝水强按头。同样,美国、欧洲、亚洲的通胀率都不高。

但我们知道,世界各国这十年来超发货币的情况都很严重,比如美国的基础货币就膨胀了5倍,可是为什么物价却没有反应呢?原因就是,货币规模在暴涨的同时,流动速度却在大幅减慢。形象地说,就是山顶上的货币石头变大了好几倍,但滚动在一片缓坡上,速度越来越慢。

货币的数量很直观,但货币的流动速度比较抽象。举个例子,假如年初你有100元块钱,元旦吃了一顿饭,这张钞票就流到了餐馆老板的手中。但餐馆老板爱存钱,舍不得花这100元,一直等到情人节,才给老婆买了一大束玫瑰花,钞票于是流到了花店老板手中。但花店老板生意太忙,直到年底才去看了一场电影,于是钞票转移到了电影院。

我们看到这张钞票在一年中通过吃饭、买花、看电影换手了三次,参与交易的总价值为300元,那么这张钞票的流动速度就是交易总金额300元除以100元钞票,即每年3次。如果将这个道理放大到国家,所有交易金额的总和就是GDP,所有参与交易的货币总和就是广义货币M2,货币流动速度就是GDP/M2。

在现实中,货币流动的速度其实远远达不到3次,中国现在不到0.5,就是100块钱的钞票需要两年才能花出去一次,为什么?因为老百姓超级热爱存钱。美国的货币流动速度是1.44,是中国的三倍左右,说明美国人不太喜欢存钱,花钱比我们要生猛多了,但是这个速度也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慢多了,那时的货币流动速度能到2。这个现象在世界主要国家都是类似的。

为什么货币宽松和零利率政策没有让货币流动加速呢?当年德国人玩同样的游戏,怎么就会搞砸了呢?原因要从货币的本性去分析。

本文节选自最新一期《潜流》,现已上线。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