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唐福勇
最近几天,低估值开始成为资本市场寄予厚望的一个说辞。连新华社也于7月12日刊发了“A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人们还在担心什么?”的文章,以此提振市场信心。
众所周知,受美国对中国贸易政策的持续影响,中国股市在近一段时期受到了明显影响,沪深股指持续下跌,并跌出近两年新低,绝大多数个股跌幅巨大,整体A股的估值全面回落,并处于历史底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市盈率分别约12倍、20倍、39倍。从国际比较看,中国股市处在绝对的价值洼地。上证综指12倍左右的估值,不仅大幅低于美国的24倍,相对比新兴市场国家的印度(22.8倍)和巴西(18.8倍)也是大幅低估。
也正因此,虽然市场近期持续下跌,但已然有许多投资者开始从低估值处找到支撑的理由,一些机构也认为,经过大幅度下跌之后,A股市场的估值已处在历史大底附近,更是逐渐成为全球股票市场的估值洼地。这一点,似乎从外资对A股的加大流入可见一斑。相关数据显示,近期沪港通、深港通北上资金流入加速,4、5、6月份分别净流入387亿、508亿、285亿元,较2017年月均水平166亿元大幅提升。
相比较而言,国内投资者对市场仍然极其谨慎,但同样也在盯着估值的不断下移。从历史来看,2000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过4次大底,见底时间分别为2005年6月6日、2008年10月28日、2013年6月25日以及2016年1月27日,见底时上证指数分别为998点、1664点、1849点、2638点,四次底部的A股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9.05倍、13.07倍、11.83倍、17.5倍。正因此,国内投资者同样认同当前低估值的价值所在,只是心态上与投资策略上还无法真正积极起来。值得一提的是,7月9日和12日两个交易日,沪综指均有2%以上的反弹,截至12日收盘,上证综指收于2837.66点,重回2800点之上。
综合当前市场的声音来看,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因前期持续下跌及下跌的幅度较大,A股市场将迎来一轮估值修复行情。但修复行情的力度有多大似乎并没有一致的预期,相反,认为继续震荡的占据多数,在他们看来,中美贸易摩擦甚至由美国引发的全球贸易震荡短时期内难以平复,甚至可能起起伏伏,这一点,从美国升级美中贸易摩擦可以略见一斑。
因此,从全球贸易环境及展望而言,国内投资者难以仅凭A股的低估值就乐观看待当前的国内A股,事实上,不仅中国股市受影响,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市场在近一段时期均发生了股市的持续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短期内难以转好,但或许最坏的时点已然过去,接下来持续的震荡波动或许是大概率事情,想如往常一样在估值到达底部后迎来下一波牛市的行情?这样的预期还是很难实现,在国际贸易环境没有完全落定,市场向上的动力还没有完全积蓄的前提下,A股的低估值能使上劲的或许只是下跌的空间有限,向上的牛市行情则还需要多方因素的共同发力。但对于价值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而言,低估值无疑是建仓的好时机。
此外,国内投资者还应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比如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在治理市场乱象、补齐监管短板、完善制度包括发行制度改革。同时还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停复牌规则和减持制度、出台投资者适当性办法、进一步放开外国投资者参与A股交易范围等,中国资本市场正朝着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轨道前行。可以预期,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这一轮风雨后,必然会向世界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