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只香港市场不买账的独角兽 51信用卡扎堆儿扎对了吗?
2018-07-12 19:1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又一只香港市场不买账的独角兽 51信用卡扎堆儿扎对了吗?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即将登陆港股市场的独角兽企业51信用卡(02051-HK)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担当信用卡管理服务平台角色,提供全方位信用账单的服务,为拥有多张信用卡及信用记录的用户处理繁杂信用账单时不再费时费力;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催生了大量的个人小额贷款需求,而传统金融机构差强人意的表现及低渗透率使这一无处释放的需求正处于饥渴状态中,51信用卡又作为借贷平台一解普罗大众的「燃眉之急」。明天将于港交所主板挂牌的51信用卡今日公布了招股结果,公开发售部分仅有87.63%的认购,未获足额认购,公司发售价定为8.5港元,为招股价区间范围下限,就是不知会否对股民更具吸引力,还是明天又要为香港新股的破发率「添砖加瓦」了。

51信用卡打造业务死循环三管齐下牢牢抓住用户

最开始51信用卡其实是一款名叫「51信用卡管家」的记账小工具。记账小工具的存在价值无非也就是用户空闲时间拿它来记记账,比如今天午饭花了多少钱,明天上淘宝剁手又花了多少钱,养成了记账好习惯的用户们用着用着就发现花钱总是如流水,甚至入不敷出,久而久之可能也就放弃治疗了。但看到商机的51信用卡可不这么想,觉得这帮用户身上有价值可挖掘,还能再抢救抢救,于是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绑住用户不流失?双管齐下的办法就是,一方面先让客户把信用卡等账户信息汇集到平台上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不是缺钱用么,平台还能给你提供方便快捷的贷款服务。

于是业务最简单的初期,51信用卡完成了最初的客户流量原始积累,2012年8月创始人孙海涛自己出资成立了杭州恩牛作为51信用卡APP的运营主体。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公司快马加鞭进行了一系列融资、企业重组以及收购,最终形成了一家涵盖个人信用管理、信用卡科技服务以及在线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一站式个人财务服务平台。

什么意思呢?用大白话来讲,就是公司可以做到帮你在线申请信用卡,信用卡多了账单漫天飞的时候还能帮你打理得井井有条,另外一旦急需钱用的时候还能给你提供小额贷款的便利。稍微想想就知道这个业务模式打造了一个死循环,一旦用户上手使用,除非出现重大财务安全风险,不然稍有忠诚度的用户也不会轻易转用其他同类产品。而51信用卡也的确做到了业务之间较高的用户转化率,公司招股书中称,2017年,公司面向信用卡持有人的贷款产品交易中74.1%来自其信用卡管理用户。

但将最初同一时期出现的记账理财APP全部下载试用一番,会发现这一业务模式并非51信用卡独创,那些曾经以为会专注记账一百年的APP们都走起了类似的路子。网易有钱、金猫管家,以及去年传出消息要赴美上市的随手记等等,美观且友好的用户界面、大同小异的功能配置,闭上眼随手点开一个,根本就让人傻傻分不清楚谁是谁。

行业同质化太高深谙「得流量者得天下」

不过同质化如此之高的行业竞争中,目前51信用卡似乎做得还挺亮眼,据公司招股书披露,截至去年底,累计发出的联名信用卡数目达到10.0905万张;信贷撮合及投资业务方面亦实现544.7%的复合年增长率,由2015年的8.153亿元人民币增至2017年的338.903亿元人民币。而个人信用管理服务方面,51信用卡管家应用的注册用户累计数由2015年的2750万增加到2017年的6200万,复合年增长率达50%;同期管理信用卡累计数目由2015年的4890万张增长到2017年的1.063亿张,复合年增长率为47.5%。虽然目前公司这一板块业务为免费向用户开放,但公司实则将其作为一个吸纳流量的主要入口,用户流量都积存在这儿了,向其他板块业务转化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此次上市集资额中,有40%的资金都将用在未来5年透过各种渠道来继续获取用户,可见公司十分清楚「得流量者得天下」的道理。

而在线信贷撮合业务方面,该板块截至2017年底的收益占到公司总收益超过七成。根据公司招股书中所说,资金主要来自于公司在线投资产品「51人品」的个人投资者以及由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在线消费金融市场以及信托等持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此外公司还有自家网络小贷附属公司的支持,而这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来自「51人品」的个人投资者,在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分别占比达98.5%、85.3%、77%,以及截至今年三月底首三个月占比为96.1%。

数据源:港交所

51信用卡的很多用户同时间接又是借贷方,这等同于给用户的忠诚度打了个双保险,不怕用户流失,就等流量变现,对业务的持续扩张可谓一步好棋。而且深谙明星效应的51信用卡去年还请来人气爆棚的国民大叔吴秀波担当产品体验官,为流量积累再添了一波人气。

数据源:港交所

那么公司怎么会深谙人气流量重要?一翻看公司高级管理层数据发现就明白了,这掐指一算下来管理层平均年龄才36岁,而公司所针对的用户群也主要是信贷活跃、消费需求高以及有兴趣使用创新金融平台来满足财务需要的年轻群体,年龄更接近更易产生共鸣,也更容易理解用户心理,这也就不难解释公司为何如此重视人气流量了。

但公司表现好,却始终处于此前饱受诟病的P2P行业,违规经营、多头借贷等问题频发,而目前国内有关在线消费金融及小额贷款行业的法律法规常有变动,亦为公司业务未来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另外,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6月22日,公司仍未按照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去年12月发布的「57号文」完成P2P备案,公司招股书亦列出了应急计划,包括通过近期所获融资担保许可证,加强利用持牌金融机构资金满足借款人融资需要;以及计划扩大与已办理必要P2P备案登记的其他在线消费金融市场合作,将借款人引流到其他平台来满足借贷需要。

数据源:网贷之家研究中心

但根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近些年停业及问题平台的数量有较大减少,加上行业政策的监督整顿,以及个人征信的开始普及,或许给多点时间稍安勿躁,P2P平台的未来还可以有所期待?

文:邹舒惠

编辑:徐冰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