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外滩峰会为期两天,主题聚焦“新金融·新科技·新趋势”,下设四场专题讨论,覆盖区块链、金融科技监管、银行数字化转型、财富管理新趋势等热点话题。
峰会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办,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NIFA)、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提供学术支持。包括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中投公司总经理屠光绍、国家外管局副局长陆磊、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等在内的国内外百余位金融领域监管层代表、学界专家、商界领袖及高管出席本届外滩峰会。
在本次峰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发表演讲,他提出,中国金融科技即将走向2.0时代,过去鱼龙混杂的时代已经过去,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他援引一份投资公司H2 Ventures的调研报告称,在全球排名前100家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国占据9席;全球规模最大的十家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国占据5席,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科技已经领先全球。
但另一方面,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金融整治开始,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P2P平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很大的问题。这是当前中国金融科技的现状:一方面暂时领先全球;另一方面能不能活下去还尚未可知。
在他看来,中国的金融科技最终将走向跟美国模式差不多的格局——行业规模并不大,但做得很合规。在这一过程中,他希望中国仍然能保持在金融科技的领先地位,不能一巴掌拍死,这需要业内人士和监管层的智慧,在创新与稳定之间求得平衡。
他判断,中国金融科技过去鱼龙混杂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持牌经营,接受监管,最后出现很大的分化:技术与金融形成新的合作与分工,擅长做技术的让他做技术,擅长做金融的让他做金融,既擅长技术又擅长金融的,要当做金融机构来监管。
黄益平发表演讲
本次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中心首发了“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新金融书系”的两本图书,分别是《科技赋能:中国数字金融的商业实践》和《数字金融的力量:为实体经济赋能》。
《科技赋能:中国数字金融的商业实践》简介
《科技赋能:中国数字金融的商业实践》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谢绚丽主编,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合著。
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已处于世界顶尖水平,涌现出了一批引领全球的优秀数字金融企业。了解和研究数字金融在中国的企业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书精心挑选了十一个数字金融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既包括传统金融企业,也覆盖了新兴金融企业。案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刻画了它们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数字金融的力量:为实体经济赋能》简介
《数字金融的力量:为实体经济赋能》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主编,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合著。
金融的本质就是服务实体经济,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不足。近年来,中国数字金融走在世界前列,其发展降低了金融的风险。无论传统银行的数字转型,还是新型互联网企业发展起来的数字金融系统,面向农业、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供应链企业都提供了之前难以提供的服务,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复苏和转型助力、赋能。本书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同时对蚂蚁金服、招商银行等做了细致而客观的调研,提出了基于深入研究观点,并提升到理论高度分析得失。对于国家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具有重大价值。
本文转自“未名湖数字金融研究”微信公众号
演讲人简介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目前还担任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兼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现任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英文学术期刊《China Economic Journal》主编和《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与农村发展。曾经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讲师和中国经济项目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General Mills经济与金融国际访问教授、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Serica投资基金董事、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巴克莱董事总经理/亚洲新兴市场经济首席经济学家,以及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五矿信托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主导的网商银行的独立董事。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和浙江农业大学农学(农业经济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