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通胀会来临吗? ——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滞胀"
2018-07-11 10:2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下半年通胀会来临吗? ——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滞胀"

滞胀是停滞性通货膨胀的简称,指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和失业率高企并存的现象。

在现代经济史中,滞胀现象首先出现于1970年代,尤其是美国表现更加典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四次比较明显的滞胀,分别为:1987-1989年、1993-1994年、2007-2008年、2010-2011年。持续时间最长三年,最短一年。

油价上行、贸易战抬升通胀预期。

滞胀是停滞性通货膨胀的简称,指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和失业率高企并存的现象。“滞”指经济停滞,失业严重;“胀”指通货膨胀严重。在发达国家,4%以上的通货膨胀率即为高通货膨胀,因此,“胀”的指标就是4%以上的通货膨胀率。但在“滞”的指标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经济停滞是经济零(负)增长还是经济低增长没有统一定论。但从更宽泛的概念上,通胀上升,同时经济增速下行,就能认定为进入滞胀阶段。失业率方面,目前我国只有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据,而缺乏覆盖全社会劳动力的失业率数据,因此失业率指标缺乏数据支持,不予考虑。

一、美国70年代的滞胀

在现代经济史中,滞胀现象首先出现于1970年代,尤其是美国表现更加明显。70年代的美国经济在内生乏力叠加石油危机冲击的情况下,反复出现了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现象,是一次典型的成本推动型滞胀。

1970年代美国出现了三次比较明显的滞胀时期:

1969-1970年:1970年,美国通胀率达到了5.7%的同时,经济增幅下滑至0.2%,滞胀开始显现。

1974-1975年:滞胀现象明显加剧。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叠加粮食危机的冲击,1974年美国实际经济增速由上一年的5.6%大幅降至负的0.5%,通胀率由上一年的6.2%升至11%,1975年美国经济延续高通胀、经济负增长的态势。

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1980年美国实际经济增速由上一年的3.2%下滑至负的0.2%,通胀率飙升至13.5%。

70年代美国滞胀来源于三方面:一是美国自身经济活力不足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主要表现为贸易差额还是由正转负、技术革新的速度明显放缓。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引发物价/薪资的螺旋上涨。三是外部的供给冲击。石油危机引起生产成本的大幅上行,一方面加剧通胀程度,一方面打压经济增长。

二、中国经历的滞胀

回顾中国历史上的滞胀周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四次比较明显的滞胀。其中前两次都发生在供不应求的时代。

1、1987-1989年。本次滞胀周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80年代财政赤字高企下货币超发、叠加国家在原有计划配额制管控下提出的价格改革方案,推升物价快速上涨,形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2、1993-1994年。1992年改革开放背景下,固定投资增速快速上行,于93年达到高点后增速转而下行,叠加放开商品价格、市场供求决定下,物价快速上行。

3、2007-2008年。这一期间,油价持续攀升,工业原料价格高企,企业成本端居高不下;猪肉、粮食等居民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CPI同比增速由1.0%一路飙升至8.5%。全球经济遭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拖累,2008年中国经济增幅大幅下滑4.5个百分点。

4、2010-2011年。次贷危机之后,四万亿带来的超发货币涌入到各个行业。一方面抬升了物价水平,CPI当月同比一度飙升至6.45%。另一方面导致钢铁、有色等行业积累了大量过剩产能,国内地产、基建投资开始乏力。

以上四次比较明显的滞胀时期,从持续时间来看,第一次持续三年、第二次持续两年、第三次持续时间为一年、第四次持续时间一年半。

2000年以后除了两次比较明显的滞胀时期以外,在2013年、2015-2016年中国经济亦呈现滞胀特征:经济小幅下滑,通胀温和反弹,滞胀形态模糊,显示经济周期在央行的逆向调控下已经被熨平,或预示未来经济周期的常态。

三、油价上行、贸易战抬升通胀预期

原油价格上行使得CPI面临上行压力,2017年下半年以来,油价持续上涨。后期来看油价仍将维持易涨难跌的走势,给通胀带来上行压力。

今年二季度以来油价快速上涨,在猪肉价格持续拖累食品分项增速下,油价的快速上行推动CPI温和上涨,后期原油价格易涨难跌的走势或将对通胀带来一定的上行压力。

同时近期猪肉价格有所反弹,6月猪肉CPI同比-12.8%,跌幅有所收窄,在去年低基数效应下,三、四季度猪肉价格回升的可能或将使其同比增速拖累持续收窄,带动食品分项小幅上升,但目前猪周期未现全面复苏迹象,下半年通胀大幅上行可能较小,或维持温和上涨态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