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增长不走四万亿刺激老路
2018-07-10 18:2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中国经济稳增长不走四万亿刺激老路

近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出席“2018前海合作论坛”时表示,国内经济必须坚持去杠杆,不能再走债务支撑高速发展的老路。

他指出,“近期质疑金融去杠杆的声音变多,有说法认为实体经济的困难是因为货币信贷过紧。”他特别强调,“即使货币放水,也不会流入实体经济,无非是在金融系统和房地产领域炒来炒去。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决策层开始重视扩大内需,而说到扩内需,却又让我们想到了2008年,我国出台了“4万亿经济剌激”计划。当时情况与现在有些相似,外贸出口顺差大幅回落,也就只能指望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一时间,中央政府出台4万亿经济剌激计划,各地政府也纷纷响应。

当年4万亿经济剌激计划,外加10万亿天量信贷,实施了没多久,马上对国内经济稳增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国内GDP又恢复了高速增长,而现在中国又要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所以一些人就开始希望政府再来一次货币大放水,再搞一次经济大剌激,这样就可以顺利度过当前的难关。

不过,我们认为,现在国内的经济形势与当年完全不同,而且当年的4万亿经济剌激计划,留下了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房地产调整半途而废、产能过剩更加严重等诸多后遗症,而现在若是再搞4万亿经济剌激,以及货币大放水,不仅救不了实体经济,而且还会把中国经济推向更大的危机之中。

首先,货币大放水对国内经济的拉动效应会越来越弱。2008年时我们采取了4万亿经济剌激计划,外加配套了10万亿天量信贷,这一年M2总规模仅是47.5万亿,当年M2却增速高达29%。而现在M2的总规模是175万亿,已经是GDP的2倍以上。

十年前4万亿剌激计划偶尔用之对经济增长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经常使用效果肯定不彰。靠放水来拉动经济的效能会越来越弱。打个比方,本来1块钱投入可带来1.75个GDP增长,现在1块钱投入只能带来1.1个GDP增长,甚至可能还是负增长。所以现在靠货币放水,对经济起到的剌激作用越来越弱。

再者,目前中国杠杆率处于高位,并不适合再加杠杆了,2008年时,我国启动了4万亿经济剌激计划,还是有一定的空间的,因为当时我国居民、企业、政府的负债率都很低,适当的通过加杠杆来支持经济稳增长,避免短期出现滑落。

但在经历了十年之后,中国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处于历史最高位,特别是居民杠杆率已经占GDP的一半以上,现在中国要降杠杆,控风险了。再来经济剌激计划,恐怕早就不合时宜了。

最后,货币放水解救不了实体经济,反而会使资产泡沫越吹越大,最终万劫不复。很多人认为,现在实体经济的困难是因为货币信贷过紧,希望再回到2008年货币大放水,但是如果货币大放水了,中国实体经济就能好起来吗?恐怕未见得,而且负作用会更大。

目前中国信贷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大量的社会存量资金要么在金融领域空转,要么跑到了房地产领域中去了。如果过度投放货币,会使通货膨胀抬头,造成企业生产和运行成本大幅增加,反而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通过政策手段,引导社会存量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再来大水漫灌。

就算央行放水,增量资金到了银行那里,未必真的会流到实体经济中去。对于银行来说,经济增速下行,把钱放贷到实体经济领域风险很大。而对于实体经济来说,缺乏好的投资项目,并不需要向银行借这么多钱。双方借贷愿望都不强烈。

银行手里有了资金后,通常喜欢把钱投给国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为这样信贷投放安全性很高。所以,就算央行释放出大量资金流向银行,银行也会把大量资金投向国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结果是效率低下,甚至连利息都难以支付的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获得了低息的信贷支持,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事实上,央行现在去杠杆是非常明智的,若再搞一次4万亿投资计划肯定是一条不归路,既无法使中国经济现有摆脱困境,更会把金融拖向更大风险的领域。中国社会并不缺乏流动资金,现在问题是如何盘活存量资金,把存量资金引入实体经济中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