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风暴来袭:千余款问题产品整改或下架
2018-07-10 17:3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风暴来袭:千余款问题产品整改或下架

本文字数:4160字

10分钟

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风暴来袭后,一些原本“热门”的产品现出了原形。

根据银保监会5月4日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下称“19号文”),保险公司对照核查重点和负面清单,对所有在售存量产品合法合规情况进行全面自查的6月30日“大限”已过,市场上千余款问题产品整改或下架。而这仅仅是第一阶段,监管核查和处理将紧随而来。

过去一段时间,保险业存在一批历史遗留的问题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采访汇总,有的属于违规开发,触碰监管底线;有的偏离保险本源,条款设计异化;有的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还有的以营销为噱头,属于“奇葩 ”产品。

此次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和整改不会影响长期保险产品的续保、理赔,一年期产品若不具备自动续保功能则会受影响,但一年保险期满后若客户希望继续投保,保险公司可推荐同类可销售产品,也会研发一些衔接产品,整体对消费者影响较小,不必盲目“退旧保新”。

不规范产品停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各家保险公司根据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和整改落实情况形成了专项工作报告,并填写了《人身保险公司产品自查情况表》作为报告附件,已于2018年6月30日前报送银保监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受影响的保险公司不分大小。从大型保险公司看,平安人寿的主力重疾险产品“平安福”便在整改范围内,因为其在等待期发生风险仅退还现金价值。而19号文的负面清单显示,保险产品不得设置过长的等待期,或通过调整保险金额等方式变相延长等待期,或通过等待期内发生风险事故不全额退还所交保险费变相惩罚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

对此,平安人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本着“全面彻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公司所有在售产品进行核查,并严格按照监管通知要求对存在问题的产品进行整改。后续,公司将妥善处理存量客户的问题,切实维护受影响消费者的权益。

太平洋人寿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公司对照52条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对235款存量产品进行全面清查,对存在负面清单中问题的36款产品停售,并研究开发升级替代产品,将择机投放。同时,对一些存在问题但不会改变产品责任、险种类别或定价方法的产品进行变更报备,使之更加规范,符合监管要求,比如《金佑人生终身寿险(分红型)A款(2018版)》、《聚宝盆年金保险(分红型)》、《老来福年金保险(分红型)(2018版)》等产品,根据要求修改了分红演示中的分红比例,主要同业均对此类产品进行了修改完善。此外,还按照19号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产品开发及相关管理规定。

从中小保险公司看,华夏人寿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此次通知涉及公司13款在售产品停售,主要涉及定价未考虑等待期、保险条款中保险金额约定不规范、关于保险单现金价值退还的约定与《保险法司法解释三》规定不一致、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范围与《民事诉讼法》关于地域管辖的规定不符、设置过长的等待期等问题。此外,公司另有28款已备案未上市的储备产品,定于2018年6月29日24时停止使用其产品条款及费率。

农银人寿官网显示,为落实19号文要求,自2018年7月1日起,公司对于已停售的短期险产品不再同意续保。根据农银人寿所列产品清单,共涉及嘉禾附加住院津贴医疗保险、嘉禾假日无忧意外伤害保险、嘉禾附加假日无忧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等31款产品。

不过,先是2017年5月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即“134号文”),要求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险或投连险;两全、年金保险,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并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后又是2018年5月的19号文,列出52条负面清单。这对于刚刚经历了近5年来“开门红”首次负增长的保险公司,会不会“吃不消”?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1-5月,83家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142亿元,同比下降11.54%;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4213亿元,同比增长31.42%。

对此,某大型保险公司总精算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产品下架并不要紧,关键是还有产品可卖,产品的修改都是向着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

新华保险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根据19号文的要求,这次下架的主要有“定期寿险(A款)、定期寿险(B款)”这些较早之前开发的产品,并不是公司主要推广的产品,所以对业务没有太大影响。公司现在的主力产品,都不在下架范围之内。后续也会研发一些衔接产品,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选择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19号文影响较大,过去一些不规范的产品已经停售,一些拟备案的产品半道撤回,这对保险公司当下业务发展肯定存在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这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产品形成长、中、短期限结构合理,风险保障功能、长期储蓄功能协同发展,推动保险业发展方式转变。

四大历史遗留问题

一些保险产品的确存在历史遗留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采访汇总,一是,保险产品定名、设计分类、保额设定、万能账户实际结算利率确定、分红险利益演示、投资连结保险单位价格确定等方面不符合监管要求,通过变相提供生存金快速返还、减少基本保额等方式规避监管规定。

以通过变相提供生存金快速返还、减少基本保额等方式规避监管规定为例,这主要体现在年金保险产品上。一些年金保险产品通过生存金快速返还形式,将消费者所交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实际上做成了短期产品;还有第一年末现金价值即超过已交保费,通过条款设计灵活的加、减保额功能,实现类万能型保险自由进行账户部分领取功能,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是,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违背保险基本原理,异化产品设计形态,通过责任设定、精算假设、现金价值计算等方式,将产品“长险短做”。

例如,2018年1月11日,原保监会向长城人寿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长城人寿报送备案的“长城鑫城3号年金保险”产品在计算现金价值时,一是在使用定价利率计算保单年度末保单价值准备金的基础上,在第5保单年度末及以后引入大于1的调整参数调节现金价值,变相突破定价利率和预定费用率约束;二是拉平不同年龄客户的现金价值,变相突破发生率约束。

三是,保险产品开发设计不公平、不合理,通过延长等待期、降低保额等手段代替核保,变相削弱保障责任,通过设定不合理的理赔条件惜赔、拒赔。

四是,保险产品开发设计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基础,随意约定保险责任、保险金额,追求营销效果,炒噱头、蹭热点,定价假设随意调整,数据造假,严重偏离经营实际等。

2018年5月30日,银保监会向华海财险下发的监管函显示,华海财险此前报送的多款产品存在保险责任表述不清晰、不符合保险原理、违背公序良俗及险种分类错误等问题。例如,公开资料显示,华海财险曾设计一款共同饮酒人责任保险——“酒友保”,仅要10元保费,即可在保险期间内,对共同饮酒人造成人员伤亡赔付最高30万元,一经推出便引来市场争议。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此次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和整改过程中,存在诱导“退旧保新”的现象。一位华南地区的保险消费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己的保险代理人就以保单升级为由,劝她考虑退保,并用退保资金购买新的产品。

对此,银保监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理性对待保险“退旧保新”推荐,一方面,针对个别保险销售人员片面夸大所推荐其他保险产品的优点,隐瞒解除已有保险合同风险的问题,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不轻信“退旧保新”宣传,不清楚时可通过保险公司客服热线等渠道进行咨询;另一方面,因不同人身保险产品的缴费金额、缴费期限、保障期间、保障范围等不尽相同,保险消费者应详细了解“新”、“旧”保险产品的相关信息和差异,理性选择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人身保险产品。

银保监会表示,接下来,将结合保险公司自查整改情况,采取重点核查和监管抽查形式,对在售存量产品从严核查,绝不放过一个问题产品。将重点选取自查发现问题少、整改力度弱的保险公司和保费占比高、日常监管反馈问题多,以及社会关注度高、易引发炒作的产品进行全面核查。

同质化面前追求服务差异

在此次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的背景下,保险产品将何去何从?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保险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郝演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保险产品的设计应该以标准化为核心。他解释称,保险属于典型的同质化产品,无论外界如何抨击保险产品同质化强,但这是客观事实,所以任何一款新开发的保险产品几乎很难获得专利保护,因为任何新推出的保险产品都是风险保障的增加与减少,最多是填补空白。

郝演苏续称,保险产品所谓的“精准定价”,只限能获取性别、年龄、职业等一些最简单的信息,一些个性化信息是作为隐私而加以保护的,即使通过特殊渠道获得非公开明示的他人信息,如果作为承保条件,还可能触及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个人隐私保护将成为相关法律的组成部分,包括个性定价、对个体进行特殊的精算定价。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个性化数据的获取可能会出现很大的法律问题。

“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消费者一定要熟悉保险条款,如同我们办理信用卡或储蓄卡一样,绝大多数的人不会仔细阅读其中的合同及条款。 因此,保险产品的设计应当以标准化为核心,追求服务的创新化与差异化。”郝演苏强调。

前述某大型保险公司总精算师认为,金融产品是一纸合约,难以差异化,但并不代表各家保险公司都可以赚到同样的钱,也不表示消费者的服务和保障都一样。

从发展趋势看,慧择保险经纪公司副总经理蒋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升级催生纯保障类产品多样化的市场供给。其中,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尤其是东部城市中老年人口占比的明显改变,是人寿保险、健康保险等保障类产品发展的基础。

蒋力强调:“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加深,催化了保险产品触达个人需求时的效率,比如碎片化健康产品的出现。未来,健康管理+长期寿险+医疗理赔管理,受到保险科技的影响将更为明显,阿里和腾讯早已在积极布局医疗服务网络和社保医疗账号的打通,它们会从微信社交和支付宝支付维度高频打击传统承保公司的产品策略。年轻一代的产品选择更多来源于互联网,这也会倒逼保险机构供给侧设计更符合年轻人需要的个性产品和服务。”

中国保险学会

保险史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