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小米成功登录香港资本市场,这对于近日来萎靡不振的股市来说,可谓一剂兴奋剂,但不幸的是,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开盘下跌2.35%,报价16.6港元,跌破17港元发行价,随后跌幅一度扩大至5.18%,截至收盘,报16.8港元,下跌1.18%。
小米破发背后,当然有自身估值、定位等多重原因,但是不得不承认,市场大势之下,焉有完卵?对于破发,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今天大势不好,刚才我的同事告诉我,远超我们的预期。”
资本市场的无情,即便是新经济型企业都难以避免,更可况传统的房地产行业。
近半个月以来,受棚改政策以及贸易摩擦等影响,地产股大跌,根据Choice数据,过去半个月,139只地产股总市值增发2300亿元。也有行业人士透露,上半年,地产股市值增发超过万亿元。
为了提振股价,6月底以来,已经包括有碧桂园、恒大、龙湖、世茂、金茂、融信、旭辉、禹州、佳兆业、泛海控股、新城控股、中粮地产等近20家房企回购或者增持自家公司股票。
房企
回购或增持股票
(2018年6月以来)
中国恒大
7月6日,以2.065亿港元回购1000万股股份;
7月5日,斥8.35亿港元,回购4035.1万股股份;
7月4日,以3.81亿港元回购1850万股股份;
7月3日,以2.865亿港元回购1410万股股份。
碧桂园
6月27日、6月28日及6月29日,回购5300万股股份,共耗资6.9625亿港元。此外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收购合共1.07亿股,该等股份将用于雇员奖励计划。
世茂房地产
7月5日,以总价逾9847万港元赎回500万股股份;
7月6日,回购500.0万股股份,耗资9841.4895万港币。
龙湖地产
7月6日,公告称,一名主要股东7月3日至2018年7月6日期于间公开市场增持237.7万股公司股份,合计约4834.7万港元。
6月28日,公告称,公司一名主要股东增持510.6万股普通股,共约耗资1.1亿港元。
中国金茂
6月28日,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管理层增持162万股股份,总金额合计610.74万港元。
融信中国
6月27日,公告称,大股东耗资949.5万港元于市场收购公司合共100万股股份。
旭辉集团
7月3日公告称,5月28日至7月3日,控股股东增持2581.29万股公司股份,总代价约为1.54亿港元。
佳兆业
7月3日,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郭英成透过其全资拥有的大昌投资有限公司,在公开市场购入621.6万股公司股份。
泛海控股
7月5日,公告称,“董监高”已合计斥资约32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其中多位高管增持金额超过百万元。
新鸿基地产
6月27日,前董事局主席邝肖卿及有关郭氏家族成员增持64.1万股,涉资约7632.08万港元。
禹洲地产
6月28日,公告称,董事会主席林龙安收购20万股禹洲地产股份,共涉资90.2万港元。
中骏置业
6月28日,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主席及控股股东黄朝阳全资持有的新升控股有限公司,以每股均价3.5865港元,增持100万股普通股。
中国奥园
地产
6月28日,公告称,公司董事购回368.8万股股份,总代价为1951.2万港元
龙光地产
7月3日,回购股份15万股,总金额151.14万港元。
景瑞控股
7月5日,执行董事徐海峰先生在市场增持合共18万股公司股份。6月5日,公司控股股东、联席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闫浩还以每股4港元的价格,购买1740万股公司股份。
京投发展
7月3日,公告称,控股股东在2018年1月18日至2018年6月29日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方式再增持京投发展540万股,占总股份的0.73%。
蓝光发展
6月28日至7月2日,公司管理层增持公司股份142.48万股,增持金额861万元。
新城控股
6月26日,公司控股股东、董事及主席王振华增持公司50万股,涉资357.8万港元。6月27日,再次增持79万股股份,涉资532.03万港元。
中粮地产
6月8日,公告称,母公司中梁集团于5月2日至6月7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1450.68万股,累计增持金额约9850.35万元。
受回购等利好动作影响,今日(7月9日),多个地产股飘红,截至收盘,龙湖涨7.37%,世茂房地产涨5.49%,新城控股涨4.76%,恒大涨4.6%,旭辉涨4.42%,佳兆业涨4.35%。
众所周知,股价低迷或者是被低估或者是被做空时,回购或者是增持是上市企业常见的做法,但是如此大范围高频繁的回购,近两年仍较为罕见,这背后除了平稳股市增强资本市场信心外,还有哪些原因?
1
1
1
这场回购或者是增持潮始于6月初,在6月25日棚改政策收紧信号发出后,达到高潮,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6月初,有几家房企增持自家股票,诸如中粮地产、金融街等,但是并不成规模。直到6月25日,有关国开行收紧棚改贷款审批权限以及收缩棚改货币化的信号后,地产股市应声下跌并持续两周,资本市场出现回购以及增持高峰。
仅6月26日、27日、28日、29日四天内,就有包括碧桂园、龙湖地产、新城控股、中国金茂、融信中国、新鸿基地产、禹州地产、中骏置业、奥园地产、蓝光发展等十家房企快速反应,以大股东回购、增持或者是管理层增持股票的方式,来提振股价。
诸如碧桂园,6月27日、2018年6月28日及2018年6月29日三天,共回购5300万股。2018年6月28日、2018年6月29日、2018年7月3日、2018年7月4日及2018年7月5日,碧桂园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贵能于联交所收购合共约1,072亿股,该等股份将用于雇员奖励计划。
还有龙湖地产,6月28日,其发布公告称,公司一名主要股东Charm Tal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在6月25日至6月27日期间于公开市场增持510.6万股普通股公司股份,平均价格约为每股股份21.54港元,耗资1.1亿港元。
继6月最后一周后,7月第一周的星期一,股票市场仍然持续走低,从周二(7月3号)开始,中国恒大、龙光地产、景瑞中国、佳兆业连续有增持动作。
以恒大为例,7月3日、4日、5日、6日连续四天共耗资17.065亿港元回购了8295.1万股股份。还有佳兆业,7月3日,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郭英成透过其全资拥有的大昌投资有限公司,于公开市场以平均每股3.21港元的价格购入621.6万股公司股份。完成以上增持后,郭英成于公司的持股比例,由约25.00%增加至约25.10%。
1
2
1
毫无疑问,股市持续下跌,是此次回购潮的原因之一。不止地产股,据不完全统计,沪市和深市已经有多家上市企业发布股份回购、大股东增持等相关公告。
据初步统计,6月份以来,深市共有41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股份预案,计划回购金额合计141亿元。最近一周,深市共有61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41亿元。上市方面,今年已有201家(次)披露大股东及董监高增持计划,累计承诺增持金额超过300亿元,大股东实际已增持金额约167亿元。
而地产股,除了受到大盘影响外,棚改收紧等利空信息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从此次房企回购的路线与棚改收紧信息释放的时间表可以看出,其存在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自6月25日棚改政策收紧的信息释放后,根据申万房地产指数,连续的6个交易日(截至7月2号收盘),A股地产板块市值蒸发了2465亿元。7月2日当天,保利地产盘中一度跌停,最终收跌9.75%,华夏幸福、泛海控股、招商蛇口、万科A和华发股份跌幅超过7%,华侨城A、格力地产、金地集团和深振业A跌幅超过6%。市值方面,万科A、招商蛇口和保利地产三大地产股市值蒸发均超百亿。
虽然这中间,房企参与自主“救市”,但是未能阻挡地产股下跌趋势。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139只地产股总市值达到22782.9亿元,而到7月8日时,139只地产股的总市值仅剩20484.6亿元,两周时间,地产股总市值蒸发2298.3亿元。
在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看来,贸易摩擦、棚改收紧只是地产股下跌的原因之一,主要还是前期由于质押等因素,地产股存在一定泡沫,调控之下,现在大家对于地产物业的高估值开始怀疑,是否还具备投资价值。
虽然,回购有利于稳定股市和估价,但是另一方面,也是避免股价持续下跌带来的爆仓风险。
黄立冲指出,对于地产股来说,回落的速度过快,会产生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被质押的股票,会存在爆仓、崩盘的风险,作为大股东,被迫进行回购,来支持股价的稳定或者是上涨。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荣盛发展质押比例(未解押股数占总股本比例)最高,为93.29%,年内上涨17.84%,未解押参考市值377.04亿元;万通地产紧随其后,质押比例为88.21%,未解押参考市值为91.86亿元;阳光城质押比例为81.87%,泰禾集团质押比例为78.99%,嘉凯城质押比例67.71%,均处于高位。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捡来,地产股持续下跌,一些公司面临股权质押危机,那些高比例质押、濒临或触及预警线以及平仓线的大股东们将面临较大风险。
虽然上周,股票下跌趋势仍很明显,但是,本周一(7月9日),多个地产股飘红,截至收盘,龙湖涨7.37%,世茂房地产涨5.49%,新城控股涨4.76%,恒大涨4.6%,旭辉涨4.42%,佳兆业涨4.35%。
黄立冲指出,企业回购股票或者是大股东增持,将暂时支撑股价上涨,但是今年股价下跌是大趋势,未来的今年,将是债务危机、财务危机集中爆发的阶段。
编辑/ 一个暴躁的小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