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证监会宣布对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四大行业中的独角兽公司IPO开通绿色通道。从药明康德、工业富联上市,到宁德时代快速过会,再到BATJ等巨头将“通过CDR形式回归A股”提上日程,A股已经拉开了独角兽企业加快上市的序幕。
新形势下,独角兽如何在当下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中寻求突破?在独角兽创造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将成为至关重要的推动力?又有哪些行业和区域更具独角兽属性?
7月8日,“中国独角兽创造者生态峰会”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举办。来自全国的知名学者、独角兽企业代表、投资人和媒体人齐聚一堂,从政策环境、企业家精神、资本助力等视角,分析了新能源、生物医疗、新零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几大领域的独角兽领军企业的现状和前景。
政府需要转变思维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全球占比38.9%,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从上市公司情况来看,美股市值前五大公司被苹果、Facebook、亚马逊等独角兽企业垄断,而A股长期以来缺乏独角兽生存的土壤。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黄亚钧表示,中国股市之所以长期以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公司,是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
“A股市值排名第一的企业是生产白酒的,创业板排名第一的是养猪的,为什么中国股市不能培养真正的独角兽企业?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股市的定位和指导思想存在问题。中国股市一开始是为国有企业改造服务的,后来又搞了一个扶贫,把落后地区的企业扶贫上市。所以整个指导思想不是促进独角兽企业发展,而是帮助那些困境中的企业脱困。中国股市为什么一直低迷,可能很大的原因就是与我们的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关,与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企业有关。”黄亚钧说。
深圳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认为,在独角兽创造的生态里面,政府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刘国宏说:“政府原本看似正确的服务于企业的一些政策和活动,事实上对一个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而言,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当前,政府应该如何扶植独角兽企业发展,是否还是一样给地给钱给政策,这应该是政府决策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企业需要获取充足资本
除了政策上的良性支持,资本在独角兽企业成长的过程当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张陆洋认为,独角兽是风险投资投出来的,不是政府给政策给出来的。
“全球风险投资的总量布局美国占68.6%,中国亚洲欧洲加在一起刚刚超过30%,所以独角兽企业数量少。曾经有一个人问‘上海条件这么好,为什么出不了马云’,引发了上海之问。不知道是哪个专家给出的研究结果是上海缺乏企业家精神。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上海缺少的不是企业家精神,是缺少风险投资。”
张陆洋分析称,在促进小企业发展方面,浦东有一个小微企业增信基金,加起来大概不到十个亿,而硅谷有小企业投资法案,大概有40-60家美国引导的小企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上海加起来104亿人民币,硅谷是110亿美元,相差6-7倍;优秀的风险投资机构上海是九家,硅谷一百多家;上市公司整个浦东103家,硅谷是273家。“我们虽然有钱,有科技,有人才,但是没有风险投资,中国的独角兽相对来说就跟不上人家。这是我们的差距。”张陆洋说。
本届峰会过程中,还举行了“中国独角兽创造者生态大调研”启动仪式,及第一财经“创造者说”节目发布。
据悉,“中国独角兽创造者生态大调研”是本届“中国独角兽创造者生态峰会”的姊妹篇,由复旦大学、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复旦大学证劵研究所、第一财经、理财周刊、优豹财经共同联手开展,力图在调研中全面、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现状,深度解析和挖掘未来10年中国独角兽的发展趋势,探索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需要打破的困境和亟待提升的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