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赴港IPO:三年前瞄准A股,三年来亏损13亿
2018-07-09 10:0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沪江赴港IPO:三年前瞄准A股,三年来亏损13亿

若非“战兴板”搁浅,连续两年亏损的沪江,也许今年开始就要背上ST的帽子。在过去,或许是为了让其在A股上市,沪江一直拒绝海外资本进入股东名单,甚至软银对其的投资,仍然是在国内注册有限合伙,私人股东作为投资方成立的。如此泾渭分明的安排,却在三年后以赴港上市终结,不知是新故事的开始,还是旧计划的失败。

7月3日,沪江教育的招股说明书出现在了港交所的网站上。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目前沪江形成了两大业务板块,即自营品牌课程和CCtalk业务。凭借在白领和大学生中间颇的名气,沪江的这两大业务都拥有不错的月活量。

数据显示,2017年,沪江自有品牌课程的月活跃用户为978万,CCtalk的月活跃用户为227万。以月活用户计,2017年12月份,沪江在中国所有教育技术公司中排名第一。

可惜的是,漂亮的月活数字目前尚未给沪江带来足够的收益。据披露,在2015-2017年间,沪江的亏损共计约12.4亿元。

事实上,早在2015年,沪江教育创始人、CEO伏彩瑞就曾表示过,会尽量选择A股上市。据悉,沪江当时的目标是“战略创新板”,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沪江始终都不接受外资入股,多轮融资的投资方均为国内成立的企业机构。

而当初的投资者,如今可能正是沪江即便担负着巨额亏损,也要“硬着头皮”上市的关键因素。有分析指出,按照3年到5年的退出时间计划表,投资人如今想退出,沪江也只好谋求上市。而如今香港的资本市场环境,较内地明显更宽松,这或许也是促使沪江放弃A股的重要原因。

亏损扩大,上市难待

距伏彩瑞创办那个以英语学习材料共享为主的BBS社区,时间已经过去17年了,沪江也从一个非营利网站成长为当前的这家准上市公司,成长路上备受资本青睐。

沪江九轮融资后的股权

根据上述持股结构勾勒,沪江创始团队为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61.30%的投票权,互捷投资为沪江第一大股东,占股31.99%,百度网讯目前持股比例为3.18%。

需要指出的是,百度网讯目前由百度CEO李彦宏个人实际控股99%,其作为战略投资的角色可能性很小。

而在D轮投资时,沪江真正的投资者被披露为:安徽皖新、为顺资产、汉贸投资、兴旺投资、明世投资、麟毅投资、盘石裕番投资、善达投资、中汇金玖投资、金玖惠通投资、腾云投资、骅先投资、陈丽萍及会凌投资,其与此前披露的汉能、软银资本等投资者有较大差别。

事实上,2015年的D轮融资前后,沪江创始人伏彩瑞就表达过公司已经完成股改并筹备上市,D轮融资当时被认为是实际上的Pre-Ipo轮。但彼时政策风云突变,战兴板遭搁置,致使沪江网上市计划处于青黄不接的地步。

目前尚不知沪江D轮融资是否存在对上市与否的对赌或者相关退出承诺。但从一般PE退出时间线来看,距离D轮融资三年后的时间,事实上也就是三个月之后。

某社交网站自称沪江前员工的点评

经过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沪江的估值已达到约180亿元。不过,沪江连年亏损的情况,未来真的能撑得起这么高的估值吗?

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间,沪江的全站交易净额分别约为3.04亿元、5.1亿元和9.71亿元;收益分别为1.85亿元、3.4亿元和5.55亿元;毛利为0.96亿、1.96亿和3.33亿元,毛利率为51.8%、57.8%、59.9%。

然而,在营收不断增长的同时,沪江的亏损也在持续并扩大。招股书显示,2015年到2016年间,其年度亏损分别为2.8亿元、4.2亿元,而2017年的年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5.37亿元。

过去三年间,沪江的经营性现金流均为负值,分别为-1.2亿、-2.7亿和-4.3亿,负向增长明显。沪江表示,这主要是持续加大营销及宣传力度,并配合品牌推广策略及业务拓展而产生巨额预付款项、其它应收款。

事实上,据招股书,沪江连续三年净亏损的“罪魁祸首”也正是销售及分销开支巨大。

2015-2017年间,沪江产生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2.44亿元、3.92亿元、5.89亿元,而此项开支在总收益中的占比分别高达132.2%、115.3%及106.1%。这意味着沪江的全面收益用于此项目但还是不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应收款项的扩大有一个关键因素,便是从2017年开始的接受学生分期付款,其应收账款周期从0.3天延长至36.7天。这一策略自然对于推广、拓展业务自然是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但有分析指出,分期付款模式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也是很明显的,如客户是否会准时缴款,甚至是否会结款也会成为问题,对营收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创新型企业”身份出现的沪江,还获得了政府补贴。据招股说明书,过去三年间,其获得的补贴金额分别为161.6万元、419.0万元和560.0万元。

事实上,2001年,沪江从BBS资源站起家,逐渐发展成为门户,后因广告模式触碰“天花板”而转向探索付费课程。这是一个典型的“流量货币化”的路子。然而从其商业模式的角度,不难看出大面积铺设广告与投入营销开支与“流量货币化”的路子背道而驰。

沪江教育招股书中有一句“我们未必能在未来实现盈利或产生正经营现金流量”,虽然这句堪称是招股书“标配”,但就其披露的内容来看,这或许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沪江经营状的真实写照。

尚不成熟的CCtalk

相较于内地市场,香港是个更加重视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市场,因此比起过去的亏损,香港投资者更想看到的是沪江未来的成长和业绩发展。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沪江现在是将自由品牌课程业务及CCtalk平台业务作为主营,但目前前者依然是沪江的营收主力。

自有品牌课程业务在过去三年间,贡献的营收额分别为1.85亿元、3.40亿元、5.54亿元。2016年10月推出的CCtalk,在2017年营收为52万元。

虽然对营收的贡献仅0.1%,但沪江无疑对CCtalk业务寄予了厚望。在推出仅一年时,2017年9月,沪江宣布了新战略,表示将拥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下一代技术,在继续深耕沪江网校业务的基础上,扩大以CCtalk为主的平台业务,并成立了互联网教育产业基金。

只不过,当初宣布这项战略的沪江合伙人、CCtalk原CEO陆坚,在今年4月份时被证实跳槽去了LinkedIn。此时距其2016年加入沪江,时间还未满两年。

有分析指出,这位毕业于达特茅斯,历任盛大、酷六、360云直播的高材生离开沪江的原因,在于CCtalk不算顺利的发展。

原本只是作为沪江上课使用工具的CCtalk,自2016年第4季度开始独立运营,从语言教学向全品类互动教学平台发展,陆坚此前将其喻为在线教育领域的“淘宝”平台。

不同于沪江网校的的B2C模式,CCtalk采用C2C模式,作为平台,负责连接分享者和接收者,将教的工具开放给第三方老师,尤其是独立老师,并推出了“网师”概念。

这一开放模式受到广泛欢迎,使用者快速增长带来的是平台流量的疾速增长。据沪江发布的数据,2017年CCtalk 平台业务量呈“阶梯式”增长:平台GMV连续三个季度的平均环比增速约为150%,同时用户日活、用户数量、流水相较2016年度分别增长了8倍、10倍、30倍。

这样的成长速度自然给沪江带来了不小的信心。于是2017年9 月,在CCtalk独立发展仅一年之时,陆坚发布了沪江的新战略,CCtalk启动独立融资计划,与沪江网校并列为沪江的两大重点业务。

可惜的是,这一计划进展似乎并不顺利,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截至今年5月,CCtalk并未发布过融资成功的消息。有分析指出,该项业务不受资本追捧的关键就在于其独特的C2C平台模式,因为网师生产的课程为非标准化内容,用户的满意度难以保证,因此对平台的评价也容易产生较大差异,同时,这也将对用户的付费意愿产生直接影响。

据沪江招股说明书来看,2017年,自有品牌课程的月活跃用户为978万,平均月付费用户37万;CCtalk的月活跃用户为227万,平均月付费用户为3万。自有品牌课程的付费比率为3.79%,CCtalk的付费比率为1.15%。

当然,独立发展仅一年多的CCtalk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未来发展策略是否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整尚无法得知。

但在一项主营业务的收益贡献尚微薄的情况下,沪江依然选择突击上市,除了投资者的压力之外,或许也是因为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红利之后,赶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领域风口再拓展一波想象力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