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时期,一众现金贷平台奔赴纳斯达克,WeLab(我来贷)错过了现金贷的“黄金时代”。去年,监管层政策收紧,现金贷遭遇整改,现金分期平台纷纷寻求转型。如今,P2P连环暴雷,阴云笼罩之下,八成资金来源于P2P的WeLab却选择在此刻赴港IPO。刚扭亏转盈的WeLab,到底在急什么? 融资26亿,至今仅2017年净赚1亿,同时,营收增速下滑,逾期上升暗藏风险,成长性存疑的WeLab上市前景究竟如何?
7月3日,WeLab(我来贷)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根据介绍,我来贷于2013年创立于香港,2014年进入中国内地,其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包括WeLend和我来贷在内的零售端在线贷款业务,另一个是提供企业解决方案的B2B业务。
过去一年,WeLab终于由亏转盈,实现1769万美元的盈利,但其披露的数据也同时透露出WeLab正面临着营收增速下滑,逾期上升等问题,已融资26亿的WeLab为何在刚刚扭亏转盈之时就迫不及待于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更何况,去年末WeLab才刚刚拿下15亿人民币的战略融资。
去年11月8日,WeLab宣布其拿到15亿人民币战略融资,资方包括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世界银行集团成员IFC及其他大型国际银行。据其创始人兼CEO龙沛智介绍,融资金额将重点用于加大移动信贷技术的投入、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并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
目前为止,WeLab已经融资26亿元。WeLab此前投资方包括马来西亚国家主权基金——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公司、长江和黄实业旗下TOM集团、硅谷顶级VC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WeLab在招股书中披露,李嘉诚旗下和记电讯也是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2017年WeLab能够实现扭亏转盈主要源自于其B2B业务的增长,2017年WeLabB2B服务撮合贷款金额达到21.33亿元人民币,增幅高达1893%。B2B业务撮合的贷款占比从2016年3.3%增加至2017年的19%。
B2B业务指的是企业间的融资借贷,并非是网贷行业的主流业务。其招股书显示,WeLab2015年与邮储银行建立合作,为“直接账户”提供定制产品及服务,借此开始B2B业务。同时进一步将业务拓展到金融机构之外,通过和香港最大的电讯运营商和记电讯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移动通信分部合作,扩大B2B业务的业务范围。
和记电讯的掌门人正是香港首富李嘉诚。
2017年底,WeLab便传出上市消息。但在2017年下半年趣店、和信贷、拍拍贷、简普科技、乐信集团等公司先后赴美上市之时,WeLab的IPO却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年香港已有新经济公司上市的经验,且港交所开通了同股不同权的政策,也吸引了新经济公司到香港上市,不过近期市况平平,不算是上市好时机。
而此前,曾有某金融科技上市公司高管坦言,从业务发展角度来说,上市是必须的选择。同时,对不少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因为此前几轮融资已积累了不少想要退出套现的投资机构,所以也有上市需求。
而随着WeLab招股书的披露,助贷业务的高占比与资金来源中神秘的第三方机构透露出隐忧重重。
神秘的第三方机构和占收入八成的助贷业务
招股书显示,2017年,其贷款撮合服务去年营收6647.6万美元,占总营收的42.9%。信贷服务收入5824.7万美元,占总营收37.6%。我来贷平台贡献收入占比至少达80.5%,WeLab对于助贷业务依赖明显。
与此同时,招股书显示,WeLab资金主要来源于P2P平台的投资者和持牌机构。在2017年,P2P平台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比例达到57.7%,为近三年来最高,持牌机构的资金比例则连续三年下滑,由2015年的47.8%将至2017年的41.9%。
图片来源:我来贷招股说明书
WeLab还在招股说明书中透露,其仅与一名资金促成方合作,这名资金促成方为我来贷提供多个资金来源的资金。我来贷计划继续透过P2P贷款平台拓展其资金合作方基础。在招股书中,我来贷并未透露这位神秘的资金合作方究竟是谁。
事实上,已有媒体指出,此种合作方式的合规性存疑。
2017年12月监管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该文件第三条第四点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应要求并保证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在我来贷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中其表示,2017年12月下发141号通知实施以来,公司与一家资金撮合方合作,以获得非P2P资金来源,他们从未通过直接合作关系或联同持牌机构撮合新贷款。
有多位业内人士曾对媒体表示:“虽然监管没有叫停助贷业务,但金融机构资金方自己不敢做了,尤其持牌机构。”
P2P资金来源占比升至85%
与此同时,据WeLab披露,2015年、2016、2017及截至2018年一季度,来自P2P贷款平台投资者的资金分别占我来贷所撮合贷款总额的30.9%、50.8%、57.7%及约85%。在招股书中,WeLab指出“然而,我们的P2P伙伴或未能遵守有关P2P贷款平台的适用法律及法规。因此,监管机构可能会要求我们终止与违规P2P贷款平台的合作关系。”
不容忽视的是,过去的一月里,P2P平台正经历着至暗时刻。高峰时期,一周内有40余家P2P接连暴雷,数家百亿级平台出现兑付危机。在流动性收紧的前提下,过去的隐雷纷纷浮出水面。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842家,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66家,其中问题平台52家(提现困难49家、跑路3家),停业平台14家。
我来贷对P2P贷款平台资金的高度依赖无疑是为其未来埋下的隐雷。
在WeLab净利润刚扭亏转赢的同时,我来贷的逾期率却也正在大幅增长。
WeLab过去一年实现净利润1769万美元,然而这是其扭亏转盈的第一年。在2016年和2015年的WeLab亏损分别为2477.2万美元和1352.4万美元。
净利润虽是扭亏转盈,WeLab的营收增速却开始下滑。据其披露的财务报表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总收入分别为215.6万美元、3033.2万美元和1.55亿美元,相对于2016年1306.9%的增长,2017年增速已明显减缓。
值得注意的是,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过去一年,Welend的贷款逾期率相较2016年时有明显下降。但我来贷的逾期率却正在大幅上升。2017年,我来贷在逾期16到30天、31天至60天、61天至90天、91天至120天的比率分别为1.9%、1.7%、1.1%、1.4%,合计6.1%,不过,在2016年时这一数据为4.1%,2015年仅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