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35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作者陈晨晨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本文为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独家首发。原标题为《特朗普的“全阵线”贸易战 盎格鲁—撒克逊白人主导的全球化正在终结》。
自周五起,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贸易战"正从纸上谈兵变成现实。
一年前,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宣布对中国进行301调查(即被称为美国单边贸易保护政策核武器的《1974年贸易法案》第301条)。自今年3月下旬以来,特朗普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商品金额不断加码,其中加征关税的第一步是4月公布的加税商品清单中价值340亿美元的818个产品,从7月6日开始实行。(点击查看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官方声明)
既往数月中,中美双方进行数轮磋商,特朗普方面的表态被外界指为反复多变。直至周五前夕,特朗普并无缓和迹象。周四,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确认,将于美东时间7月6日周五00:01起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且"两周内还有160亿美元等着你,然后,我们还有2000亿美元暂时保留,在这2000亿美元之后,还有3000亿美元待定。可以吧?所以我们总共有500加上2000再加大概3000。"
尽管其后"两周"的期限能否达成尚不确定,并且针对另外5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暂时保留"或"待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特朗普的执政历程中,7月6日已成为他"美国优先"战略的又一个标记。
"极不体面"的关税举措
贸易战的进展和变数尚未可知,并且目前中美双方未有下一轮官方磋商的安排,特朗普贸易团队内部也分歧依旧,总体而言可以预期的是,这场争端的迅速解决已经几无可能。
对特朗普政府来说,这是一场"全阵线"贸易战。除了对华,美国正对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日本等就进口钢、铝、太阳能板、洗衣机等商品加征巨额关税。在一个月前的魁北克G7峰会上,G7陷入"6对1"撕裂,加拿大、日本、欧盟国家集体指责特朗普的在关税举措破坏开放贸易、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荒谬、非法、极不体面"。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与特朗普在推特上正面交火,各国即刻宣布推进报复性举措,将美国商品列入征税清单,反制关税已纷纷生效。
针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北京亦已明确表态,"美国违反世贸规则,发动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方承诺不打第一枪,但为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不得不被迫作必要反击。"
对特朗普而言,这并非一场将经济收益和损失细算分明后发动的战争。事实上,这更多是一场政治豪赌。对于贸易战的胜算,特朗普有一句表述简单明了,"贸易战很好打,很容易赢"。在正在铺陈的交火中,一些首当其冲的美国公司和消费者再三表达忧虑,包括依赖中国出口的汽车配件采购商和中北部农业州的农民,加征关税清单上的中国商品与其日常采购消费休戚相关。但对特朗普麾下的白宫而言,"贸易战"动作本身在本质上与去年初以来种族政策、一系列"退群"动作一样,皆是"美国优先"战略逻辑的具象体现。
"全阵线"美国优先
在具体贸易问题的谈判进程中,特朗普政府的表态被指自相矛盾、反复多变,单就发动"贸易战"这一动作本身而言,特朗普政府的思维逻辑其实一以贯之。这种逻辑的根基即是"美国优先",这一逻辑的崛起过程已在2016年美国大选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展现无遗。
这种逻辑是什么呢?特朗普要实现的美国优先,即是美国利益优先,是一个"美国再次伟大"的时代,他承诺的是实业振兴,工人就业,经济繁荣,贸易公平。至于这些目标具体掰开揉碎意味着什么样的政策,什么样的设计,什么样的曲线,什么样的测算,什么样的博弈,什么样的妥协,他其实从一开始并未深思熟虑。他本人坦承,他对于问题的反应更多出于本能和"常识",而不是出于某种学术概念框架下的世界观。
他的所谓本能与"常识",说白了就是从"美国优先"逻辑出发处理一切重大议题。但这种逻辑的落地,恰恰映衬了它与美国社会一种结构性变化的契合。站在2018年的端口往回看,2008年金融危机在当时已是一个提醒:自1980年代以来由美英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已经走到了临界点。如果说198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时,日本商人的炫耀式资产收购,让当时的美国人初次目睹了非盎格鲁-撒克逊的全球化推动者,那么,在随后日本经济陷入低迷、走入"消失的二十年"的年月里,许多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成功打入制造业产品的全球市场,美国的产业空心化成为无可逆转的趋势。
这一进程导致了美国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内部失衡,以及大西洋两岸内部政经生态的失衡。在全球化的潮水中,数不清的乡村、锈带小镇,以及阿巴拉契山脉隐于潮水之中,将自己视为被时代遗忘殆尽。在去工业化的浪潮中,在"精英范儿"的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大幕前,底层的失落与焦灼成为特朗普式"美国优先"唤起共鸣的根基。对愤怒与失落的底层美国人而言,相比特朗普能建构什么,他们首先更在乎的是,他必须是一个毁灭者,毁掉那些没完没了的"自由市场"、"全球化"的精英说教,即便时至今日这样的毁灭将美国自身掷入更大未知之中。
盎格鲁-撒克逊白人主导的全球化正在终结
一言以蔽之,在特朗普的执政进程中,"贸易战"与移民政策等一系列动作背后的逻辑是共通的,都是隔离墙思维的体现与爆发。特朗普"美国优先"逻辑的崛起过程,从一开始便与白人优先牢牢绑定。
在1980年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美国白人所目睹的最直观改变,是经济焦虑、安全焦虑、身份认同焦虑的三重并行。在美国白人身上,面包和奶酪的不安全感,周遭环境的不安全感,以白人身份本身的不安全感,三位一体杂糅一处,统统融入特朗普本土主义与反建制的叙事之中。
2004年,亨廷顿在《谁是美国人》一书中指出,移民问题、有色人种认同的强化,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对美国的国家特性构成挑战,让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的核心地位饱受摇撼。他在书中写下,"移民及其激发的多元文化主义正在消解国家认同的纽带,削弱共同的国家使命意识,美国面临被巴尔干化的危险。"亨廷顿呼吁,美国必须维护白人核心文化的同化能力和统治地位。
那时的亨廷顿预言,对于多元文化主义,美国白人将会产生激烈反弹,反弹的形式是排外主义社会政治运动的兴起,这一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工人和中产中的白人男性,他们试图阻止甚至扭转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衰落、工作机会的流失,文化传统的歪曲,还有国家历史认同的饱受侵蚀甚至消失不见。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主义成为对亨廷顿预言的一次现实演绎。《谁是美国人》本质上是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国内版本,而特朗普主义扯下亨廷顿学术的外衣,将"政治正确"击碎。自198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正确"被打破,白人至上主义喷薄而出。
贸易战的进展与隔离墙的修建,是一个极致的象征。在保住美国的"美国性"问题上,战争是最鲜明的旗帜,墙是最后的攻守,它是美国白人的征伐与封闭,是对外来者的妖魔化,以及对文化效忠的极度强制与渴求。
2017年7月,特朗普在华沙克拉辛斯基广场的演讲慷慨激昂,"我们时代的根本问题在于,西方倒底有没有意志生存下去。我们对自己的价值观是否足够自信,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来捍卫?我们对自己的国民是否足够尊重,可以为他们守住边界?我们是否愿意维护并且勇于维护我们的文明,不让那些企图颠覆它、毁灭它的人得逞?我今天向全世界宣布,西方永远不会被击碎。我们的价值观将持续下去。我们的人民生生不息。我们的文明终将胜利。"
如果说特朗普主义是对亨廷顿预言的现实演绎,那么以亨廷顿的理论范式为棱镜,可以预见,如果特朗普主义持续挺进,白人至上主义进一步发酵,美国的内外关系将同时陷入文明冲突的困境。
沿着1980年代以来的历史小径,你看得见反全球化民粹思潮、白人右翼的保守情绪、以及种族歧视的暗涌如何潜伏,回潮,与特朗普主义达成契合,在2016年成为助他上台的一只推手,在其后他的执政历程中为他背书。
在更漫长的历史视线里,如果说2016年特朗普上台与英国退欧意味着由盎格鲁-撒克逊白人主导的全球化已经告一段落,十八世纪以来白人主导的世界秩序已经发生转折,这种转折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如果"美国优先"背后的白人至上主义持续发酵下去,在人类永不停歇的发展中,在发展带来的新一轮财富分配冲突中,它的矛头挥动又将忙不迭地指向谁?
对于隔离墙思维,中国人早已无法袖手旁观。如果说在美国国家安全问题上,特朗普的华沙讲话将"激进伊斯兰"定义为"首要威胁",那么,在美国与外部世界的经贸关系中,中国正是特朗普眼中的头号敌手。包括亨廷顿在内,不止一位历史学家将中国看作"白人至上主义"的重要对手。在东西方漫长博弈的历史大幕前,中美关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戏剧性的变化。如果说未来世界的进步意味着必须打破白人至上主义,消解西方中心主义,抵达东西方的平衡,和一个新的稳定的合作的世界,中国将毋庸置疑卷入其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贸易战只是一个开始。
图说:作者新著《富豪政治的悖论与悲喜》(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重磅推出,深剖特朗普的来路和政策思路,在当前贸易战背景下,尤其值得阅读读。本书上市仅一周后,登上京东世界政治图书热卖榜第一名。各大电商平台和书店均有售。
京东网购书
https://item.jd.com/12349791.html
当当网购书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73629.html
亚马逊购书
https://www.amazon.cn/dp/B07D6HDCVK/ref=sr_1_1?ie=UTF8&qid=1527763725&sr=8-1&keywords=富豪政治
转载请注明出处